在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暨2010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 胜
(
同志们:
在新一年开始之际,我们召开这次会议,贯彻全国会议精神,总结情况,交流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对于做好今年教育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刚才,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威海等先进典型作了经验介绍,听了很受启发,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刚刚过去的2009年,对山东来讲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前来视察,对我省工作提出殷切期望,给9400万干部群众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们举全省之力,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以出色的办赛服务和竞赛成绩赢得了各方好评,极大地振奋了全省人民的精神,激发了齐鲁儿女的热情和干劲。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省上下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坚决贯彻中央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省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发展势头。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我省教育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各级各类教育竞相发展。义务教育政府法定责任进一步明确,财政投入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均衡发展迈出新的步伐;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办学行为得到规范,以省为单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在全国推广;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普通高校在校生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助学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兑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郑重承诺。各级各有关方面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向为教育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机遇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面临的形势任务
必须看到,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去年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培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解决好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总书记的这些要求完全符合我省实际,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我们还要看到,在当前形势下,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机遇看,一是中央和各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大把教育放在社会建设的首位,提出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更把教育作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以重点解决。各级积极落实中央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都把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领导和推动保障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二是经济对教育发展的支撑能力越来越强。伴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强劲步伐,我省经济连年快速增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沿海经济大省,今年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将逐步巩固,预期生产总值在去年3.4万亿的基础上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在2198亿元的基础上增长11%左右。三是法律政策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国家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我省也相应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实施办法和规定,这些都使教育工作真正走上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法制化轨道。四是管理体制机制越来越完善。义务教育实现了县级统一管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政府办学责任日益明确。五是经费投入保障力度越来越大。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教育经费投入随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增长幅度不断提高。上述这些可喜的进步和变化,不仅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可靠条件,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物质、社会基础。
从挑战看,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仍比较突出。在供给上,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各级各类教育基本完成了数量规模扩张,解决了教育资源总量供应短缺问题,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从重视速度和规模转向更重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进入了由“快”向“好”、由“量”向“质”转变提高的新阶段。在需求上,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加快省会建设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教育的智力和人才支撑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越来越迫切,需求越来越旺盛。总体上,我省教育资源的数量是相对充裕的,能够基本保证供给,能够做到“想上就能有学上”。但客观上看,这些资源的质量并不乐观,普遍水平不高,层次较低,难以满足广大群众要“上好学”的强烈愿望,更难以满足我省实施经济发展战略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教育的质量和能力建设,确保提供尽量多的优质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另一方面,财政经费的投入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尽管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增长幅度在全国不算落后,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加之经费投入基数低、历史欠账多、重视认识不够等,与先进省份相比,经费投入总量和生均水平还比较低,由此产生了很多问题,并且迟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比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普九”欠债较多,生均公用经费与城市相比还比较低,少数县(市)配套资金筹措困难,部分地方尚未落实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全省有6100万平方米校舍无抗震设防设计,占校舍总面积的66%。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生均建筑面积、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均低于国家标准要求;办学规模参差不齐,校均规模为1696人,在校生500人以下学校高达366所。普通高校债务负担沉重、生均拨款定额偏低,已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现实风险因素。此外,制约素质教育的机制性障碍没有消除,在不少地方和单位,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并没有完全树立起来,课程、评价、师资建设等配套政策尚需完善,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实施素质教育依然是任重道远。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正确分析判断形势,认真把握任务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强化机遇意识,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又要足够估计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万万不可盲目乐观。我们大家都要审时度势,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实现新跨越。
二、强化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
收入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时,但教育不公平将影响人的一生。推进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的重要基石,是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要素。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教育资源不足,为了达到快出人才的目的,我们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点学校,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不得已所采取的措施。在全面完成“普九”任务,人人都有学上的新阶段,追求教育公平,实现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施高水平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把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民生课题摆上议程,在前段推进的基础上,去年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全面部署,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即2012年在区域内实现初步均衡、2020年达到基本均衡。多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重视的,全省义务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不均衡问题自然也就比较突出。下一步,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义务教育条例为抓手,牢牢把握教育公平的政策取向,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矛盾,真正把这件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未来期盼的事情办实办好、办出水平。
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这是提高办学水平、推进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中央要求十分明确,就是要切实把学校建成让家长最放心、让学生最安心的地方。一是加快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要把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一系列工作,统一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综合考虑,统筹规划,抓住关键,全面推进。要按照省定基本标准,以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为重点,用3-5年时间,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需强调的是,凡是新建的学校,都要严格按照不低于标准进行建设;旧有学校要认真做好规划,分期进行改造,逐步完成达标任务。二是合理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受人口出生率下降影响,近年来生源在逐步减少,一些地方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学校布局调整,应该说这对提高办学效益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注意的是,适当进行布局调整是必要的,但绝不能单纯以追求效益为目的,必须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解决好相应产生的学生交通、食宿等问题。各地一定要严格落实“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科学制定中小学布局规划,充分考虑地处偏远地区群众的需求,适当保留一些学校或教学点,严防发生因布局调整而弃学、辍学等问题;对于城市新建住宅区,必须同步规划建设学校,确保适龄儿童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对于布局调整后闲置的资源,要优先用于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三是搞好分类指导,促进学校共同发展。推进均衡发展,重要的是通过抬高低端来缩小校际差距,绝不能搞“削峰填谷”,否则不但优质学校会失去特色、降低水平,而且缺乏优质学校的引领也会导致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下降。因此,我们在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的同时,也要搞好分类指导,继续鼓励优质学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使所有学校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水平、实现共同发展。要大力创建更多规范化学校,努力做到教学思想先进、条件充分达标、教育质量优良、学校管理规范。要进一步建立校际联动机制,省级规范化学校都要结对帮扶一所薄弱学校,特别是在师资培养和管理方面提供尽量多的支持。四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这是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更大效益的有效途径。要切实搞好硬件建设,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平台,加大资源开发整合力度,鼓励推动校校联网,让广大师生都可以享受网上学习的便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均衡发展的最重要任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一流的师资,很难打造出一流的教育,也绝对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从总体上看,我省中小学师资队伍是有一定水平的,但与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相比,一方面,整个教师队伍素质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农村现有教师的状况再不能熟视无睹了;另一方面,相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群体,我们太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名师、名家了。这种现实状况,要求各级必须下最大的决心,努力建设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合理配置资源,培养打造我们自己的教育家。一是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要把师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修养,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发自内心尊敬的人。需要强调的是,要加大对在职教师有偿补习的查处力度,这是违反教育法的大事,是有碍教师道德形象的丑事,各地务必高度重视,依法严厉查处。二是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本着“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建立起教师培训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要积极实施各项名师工程,探索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内部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真正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切实建立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制度,更加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重点向农村教师倾斜,切实改善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长期从教。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统筹管理。近年来,城市办学条件大都有了明显改善,但“择校热”仍然愈演愈烈,这也从另一侧面说
同时,推进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有教无类”。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拥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三、强化关键环节,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
自2008年1月的潍坊会议以来,经过两年的积极探索实践,全省范围内推进的素质教育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目前看,尽管距理想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课程建设、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师生的休息权基本得到保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素质教育工作推进到这种程度,不论是从教育发展规律来说,还是从省委、省政府的决心而言,根本不会有停滞或走回头路的可能,如果个别地方、学校仍然持怀疑态度,仍然顶风而上,甚至公然违反政策规定,那是不可理喻的,也是绝不容许的。就在本次会议召开之前的
四、强化能力建设,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水平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最直接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培养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是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现已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还只是低水平重复的加工中心,要成为高水平的制造中心乃至研发中心,必须大力发展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大家都知道,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德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把它看作是“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而另一个战后经济强国日本,现在经济却出现了问题,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盲目地将制造业向外转移,过分钟情于金融业,导致“产业空洞化”。理论和实践证明,对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来说,服务业和金融业如果没有制造业作依托,则等同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资料显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已完成第二次工业化并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25个国家中,中等层次的技术工人、中初级的管理人员,在劳动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超过50%。而我国尚处在第一次工业化的中期,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数量应远远大于这一比例。目前我国七千万产业工人中,技术工人只占三分之一。改变这一状况,应该也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否则将直接影响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看到,一方面我们技术工人缺口大,另一方面每年又有大批高校毕业生为就业发愁。要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也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视察时强调指出,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重要一点就是解决就业问题。职业教育大有前途,因为它面向就业,面向青年,面向整个社会。还说,“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怎么描绘也不过分”。经过近年来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省职业教育规模实现了由低谷徘徊向快速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今后,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实现新的跨越。一是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抓紧启动“农村职教强化计划”,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加快县级骨干学校建设,特别要注意强化涉农专业,重点扶持农林牧渔、水利、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切实做好农村困难学生免学费工作。二是切实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以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尽快建立起中职学校准入制度。抓紧启动规范化学校评估工作,加强示范性学校及示范专业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最大限度改善办学条件。三是突出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建设。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掌握技能、养成学习习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上,进一步加大探索实践力度,努力促进校企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合作。大力推进“双证互通”,健全完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进一步改革职教培养培训体系、中等职业教育评价和升学考试体系,大力强化知识与技能的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就业、升学与竞赛的相互促进。四是广泛动员并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大发展。紧密结合实施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以更加有效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使有实力、有需求的企业积极投身发展职业教育的光荣事业,并使之有利可图,从而进一步形成全社会的强大合力。
五、强化特色发展,全面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
从根本上讲,我们不仅要保持一定的高等教育规模,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努力、有效地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高校办得好坏,主要的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六、强化优先地位,全面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全面提高教育事业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真正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精力、更强的财力,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在制定实施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研究教育、服务教育、发展教育,为官一任,兴教一方,惠及当今,造福后代。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各级政府要有全局的、长远的战略眼光,认真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着力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县域内统一教师工资、各种津补贴发放标准,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要坚持改革投资体制与推进多元办学有机结合,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逐步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教育投入新格局。要加大经费使用管理力度,不断提高使用效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继续较大幅度提高生均拨款定额,多渠道化解高校债务危机;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省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中管理的通知精神,科学确定规模,控制超大规模学校,严禁自行贷款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要切实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严禁以择校为名乱收费,妥善处理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问题,决不能因债务纠纷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是对各级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教育知识,系统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善于抓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有计划地解决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问题,不断提升驾驭教育工作、指导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教育行政干部培训,提高对教育方针政策,特别是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等政策措施的理解力、执行力。要不断提高教育决策、教育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论证、听证制度以及社会风险评估机制。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完善应急机制,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四是进一步强化督导检查。要把督导检查作为推动工作、抓好落实的重要手段,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督查,确保把工作落到实处。要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共同的责任细化为各级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强化行政问责,对那些责任不落实、工作不细致、组织不得力、任务完不成的地方和学校,要责令限期整改,出现问题的严肃追究责任。要切实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督导的督政职能,充分运用督导评估机制,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最后,特别讲一下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和教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问题。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时期,这对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教育事业发展到现阶段,要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教育行政职能。温家宝总理曾指出,“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切实厘清自身职能定位,积极主动地建立以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从根本上避免错位、越位、不到位的现象,促进部门行使权力符合办学育人规律,保护和支持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支持、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和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政校关系,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同志们,当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做好新年度的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境界,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千方百计,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省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