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乐彪 通讯员 徐良)2008年,全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号角”吹响后,各地各学校都在培育全面的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动起脑筋,做起“文章”。
枣庄市立新小学亦不例外。作为该校的“掌门人”、校长李敬更是不敢有丝毫怠慢。因为,就学校位置来说,由于地处市中心,学校的一切发展备受关注;就学校自身而言,由于直属市教育局,所有工作还得做“排头兵”,且有“领跑”作用。
其实,近年来立新小学一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在特色发展上也做了不停的探索。这些工作都让李敬不能浅尝辄止。尤其是全省素质教育大会召开以后,他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也导致李敬校长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创新、如何改善教育教学方法等问题。
那么,李敬是怎样开始自己的创新行动,进而让立新小学在素质教育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影响甚大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对他进行了采访。
创新之一:开设“大社会”课堂 拓宽学生视野
1987年,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的李敬来到枣庄师范学校任教。在这里,他做过教师,担任过团委书记和校长助理。由于枣师主要面向全市培养小学师资力量,这让他与小学结下不解之缘。2002年,组织上任命李敬担任了枣师附小的校长,2007年春调任枣庄市立新小学。
记者面前的李敬心境平和、举止儒雅,透着知识分子的一股特有之气。不过,他虽为人低调却做事果敢。工作20多年来,无论在哪一下岗位,李敬都始终保持着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勤奋、朴素之色,工作十分尽心并做出不俗的成绩。
枣庄市立新小学是市区唯一一所市直小学,生源成分较为复杂,增大了学校各类教育的难度。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的主要功能。”李敬说,如果仅仅单方面地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健康发展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资源的教育作用,进一步拓宽素质教育渠道,他一直都没有停止思考。
一天,看着来来往往接送孩子的家长,李敬眼前突然一亮:多数学生家长综合素质高,工作具有专业性,何不发挥这一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社会综合实践知识与能力呢?
想法一经提出,立刻得到校委会的一致赞同。于是,在李敬的倡导下,学校根据家长行业特点,分期分批邀请他们到校为学生上综合实践课,内容涉及各个层次领域。如妇产科护士刘建华那节介绍婴儿出生时母亲所承受的巨大痛苦与危险,让学生们学会了感恩;孙祯的妈妈那堂安全教育课,使学生们知道了在遇到煤气中毒、触电、骨折等情况后,应当如何自救……
自2007年以来,立新小学先后请来500多名从事卫生、公安、消防、环保等工作的家长,登上了学校讲台为学生上综合实践课。从微观世界到浩瀚宇宙,从知识普及到做人道理……犹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渐次展开,给孩子展现了一片亮丽的天空。
这种开放式的办学方式,也被家长和社会形象地誉为“没有围墙的学校”和“小课堂大社会”,并受到方方面面的欢迎。
在李敬眼中,“社会大课堂”不仅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更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催化剂”。
“不同行业的家长,具有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接触后,可满足全面发展的多元需求。”对此,李敬这样解释:“从个体上看,这可能是家长的个体行为,但是从整体上、家长们所讲内容和受教育的对象上看,则属社会行为,最大限度地为孩子们拓宽了素质教育空间。”
天道酬勤。李敬也先后被荣获枣庄市“十大杰出青年”、枣庄市“首届十大创新型校长”等称号,并作为省骨干校长被省教育厅选派赴美国康州培训。
“机遇总是眷恋那些有准备的人。李敬校长能够创新出这种教育平台、拓展社会资源的小课堂大社会的方式,说明了他思考的勤奋和努力。这也为全省中小学家委会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山东教育界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如此评价他。
然而,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李敬从不向人炫耀。人们在他脸上通常所看到的,总是一种“静赏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上云卷云舒”的平淡与坦然。
前不久,李敬又被评为“2011年度全省教育十大创新人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坦言道:“大教无类,大爱无疆。只要你对孩子们付出了真心真情,使他们长大成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简单真诚的回报,便是你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
创新之二:开辟教研“新天地”,教师走进“网”时代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是李敬经常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该校确立了“以网络教研为抓手,打造一流教师团队,创建立新品牌教育”的研培目标。依托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学跟进式网络指导,以网络教研为突破点,以教学案例研究为载体,以教学行为反思为核心,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实施教研的有效措施与途径,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激发教师参与热情,开创了学校教研教改的新局面。
李敬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近300万元,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升级了校园网络教育教学系统,购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软件,为网络教研的开展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要想做成功一件事,物质的配备和人员的培训是基础。”在采访中李敬告诉记者,目前博客逐渐走进了立新小学老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他们充分利用博客这个提供理解教材、研究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平台。
如数学教师博客是该校创建的以数学教学研究为方向的主题性教育网站,也是该校构建网络教研共同体、实践网络教研工作创新的主要平台。他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设立了最新动态、专家导航、案例透视、随笔集萃、热点探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学生天地、趣味巧解、经验总结、学习论坛、每月论坛专题、建博历程、教研动态、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优质课等板块。教师可以通过博客更快的获得各种教学信息,加强教师间教学研究的交流,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自2007年建网以来,一个由分管校长、学科主任和一线教师组成的庞大的博客社群一直活跃在网上,上博客、写日志、做研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以教师博客为载体的网络教研,也成为立新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创新之三:设置体验式课程,让学生知行合一
“老师,我们下节课上什么内容?” “老师,通过上您的课,使我思考数学问题的角度拓宽了。”六年五班一位同学的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近两年来,在立新小学的校园里刮起了一股激发生命激情的“课堂旋风”。是什么样的课程如此这样吸引学生?这就是李敬开设的《校本德育课程》——“1+1”体验课”。
李敬对“1+1”体验式课程”有独到的见解:“传统的说教似乎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那些大道理变得越加苍白。为此,我们在思考能否在“生活德育、实践德育、体验德育、探究德育”课题行动研究理念的支撑下,尝试着将零散的、随意的德育说教系统化、生活化,以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们,使德育活动转到德育课程上来,从而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于是,从2008年9月始,市立新小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提出了设置“1+1”体验式课程的构想,把注意力放在了德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正式设置了‘1+1’体验式课程。这两个“1”,则分别代表教学和德育,两者并重。
依据李敬校长的思路,该校制定了《学科素养系列化实施与评价方案》、《行为素养序列化实施与评价方案》。包括教学方面的语言素养、数学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科学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德育的行为素养,共计“七个模块”。同时,他们又将教学上的“六个模块”,细化为书写、阅读、解题、英语口语、纸艺、小泥塑等,并作为该校学生必须掌握的20项基本素养;德育上的行为素养则包括生活、学习、礼仪、品行、心理、理财、交往等10项。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1+1’体验式课程既从属于“三级课程”,又是它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根本目的是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富有立新特色的德育课程模式,达到预期效果。
在繁忙的工作中,李敬总是抽出时间,来参加学生的体验活动。每次看到学生精彩的表现和体验后的进步,他感觉到自己付出的劳动,结出了美丽的果实。
“如果说这些创新‘动作’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打开了一扇新窗,倒不如说给他们提供了增加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插上了腾飞的双趐。”李敬这样评价自己的创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