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股份制企业,也是鲁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铣床制造企业。公司位于滕州市开发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资产总计4亿余元,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以其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畅销全国,远销以欧、美市场为主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各级党委政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精神,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瞄准产业需要,根据企业规划及人才发展需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事业,成为枣庄市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暨滕州市职教集团的副理事长单位。与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滕州市职教中心学校等职业院校建立了牢固的校企合作关系。既支持了我市的职业教育事业,又推动了本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一、威达重工与滕州市职教中心学校等职业院校的合作方式
1、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专业及课程体系
为切实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公司选派高级技师加入了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瞄准产业建专业,共建重点专业和新专业,共同确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发教材,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贴近企业需求、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目前已经合作开发“金属切削机床”及“数控车床实训教程”两本教材。
2、共建“教科研实训基地”,促进产教结合
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在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并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同时,提供技术和设备,派出生产技术骨干,配合学校指导学生完成企业产品加工,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生产环境,完成部分产品生产。
3、共建教师培训基地,推动师资队伍优化升级
为使教师深入了解专业的前沿动态,紧跟当今的技术进步步伐,共建教师培训基地,推动师资队伍优化升级。接收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到公司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训。教师在公司“拜一位师傅,学一项技能,做一个项目,带一批学生”。学习、掌握公司先进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场地,由公司技术骨干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达到教师培训“短板加长、长板更长”的目的,
4、共建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提高员工素质
为提高公司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共筑企业质量大堤,促进公司进步,在滕州市职教中心学校设立了员工培训基地,开展了车工、钳工、数控车床工、数控铣床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焊工、电工、CAXA制造工程师、CAD绘图等培训,培训了大量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提升了公司整体生产力,切实做到了校企双赢。
5、建立实训就业基地,打造校企人才无缝对接平台
与滕州市职教中心学校等职业院校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网络。在企业厂区建立教学区,联合开展顶岗实习,产教结合开展实训,实行校企一体化管理和综合考核评价,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生产工艺、掌握技能,为企业选拔、留用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提供了机遇和保障。
二、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1、企业从职业院校中获得高素质的人才
校企合作,使学校更好地了解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将不断促进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能促使学校把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与企业对第一线工艺技术人员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
2、企业把职业院校作为自己的培训中心,能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提高人员素质和进行转岗培训成为必然。借助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充足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力量,对企业在职人员开展岗位培训,为企业的客户提供培训。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借助于职业院校的师资智力,能得到更好的技术支持
学校是专业教师聚集之地,具有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企业通过选派生产骨干来学校培训,参加理论学习,提高对生产工艺的理论认识;注重与学校师资的双向交流,将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的优势结合起来进行技术开发,以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三、建议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1、信息的提供
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组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
2、三项制度的执行
政府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劳动预备制度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企业选拔人才、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
3、相关政策的扶持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体系。如根据国家法规确保企业等投资主体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投入,给予办学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支持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开展和员工培训工作的加强等。
总之,本着“共建双赢、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原则,秉承“求实、探索、创新”的精神,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入学=就业”的创新培养理念,缩短了毕业生与企业工作岗位的距离,同时,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增强了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为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