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资源评选助推质量提升
——枣庄市教育局大力实施优质教学资源评选活动纪实
提要:2012年枣庄市教育局启动优质教学资源评选活动,与2014年教育部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不谋而合。三年来,共评选出优秀教案24483个,优质课件10000余套,出版优秀教案100余本。本活动被确立为“一把手”工程,由市、区(市)教育局长亲自抓,呈现出所有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所有区(市)全面推进、所有中小学生全体受益的良好局面。
一、提出背景
2008年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潍坊召开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全面”和“三个还给”的工作目标,由此吹响了全省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号角。经过四年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11年底,枣庄教育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战略布局:一是以特色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实施为基本抓手的推进机制;二是以“学、查、纠”为平台的科学管理机制;三是多元化的学生培养机制;四是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这四个机制的形成,促进了全市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北大、清华录取人数突破30人大关,并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制约全市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也逐渐暴露:一是教学管理队伍水平不高,思想僵化,创新意识差,管理粗放;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低,骨干教师数量不足,青年教师比例过大;三是教学质量在区域间、校际间严重失衡。为破解上述三个难题,推动枣庄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学质量的更高期待,实现“增效减负”,2012年枣庄市教育局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优质教学资源评选活动。
二、总体思路
经过2012年2月至7月的酝酿、试运行,枣庄市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评选活动建立了“一个主题、二个机制、三个目标、四轮驱动”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
一个主题就是“研课标、钻教材、磨教法”。“研课标”就是要全面熟悉、掌握课程标准,能说清楚课标对本学段、本学科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质的要求、量的要求及如何落实,能清楚课时教案的内容与课标的关联,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而制定。“钻教材”就是能说清楚学科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能说清楚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能提出本套教材处理的合理建议。“磨教法”就是对课堂预案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认识规律,掌握方法,提出适合的教学策略。
二个机制就是 “三级联动责任制” 和“考核奖惩机制”。“三级联动责任制”就是全市以各区(市)教研室、市直学校、重点高中学校为评选、推荐单位,承担评选本单位的优秀教案并呈报市级参评任务;全市中小学校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学校组织校级评选并负责推荐到区(市),区(市)再次评选并负责推荐到市。市直学校组织校级评选并负责推荐到市。确保征集来的教案是“备出来的、上出来的、赛出来的”,做到“管用、实用、好用”。“考核奖惩机制”就是市教育局设立奖励基金3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奖励各区(市)、各学校、各教研备课组等先进集体,200万元用于奖励入选优秀教案的教师,并与今后的职称评聘、评先选优等挂钩。
三个目标就是短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近期目标是,选取足量、优质的资源,实现共享,以最直接的方式提升课堂质量。中期目标是,提高常规备课质量,关注教学过程管理,拉动常规教学研究规范、优质、高效,促进学校课程管理创新变革,进而打造一批特点鲜明、质优高效的特色项目和品牌学校。远期目标是,通过持续努力,坚持不懈地研修,把常规工作做成一个扎实的过程,让“研课标、钻教材、磨教法”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态度追求,成为一种专业常态,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得到锤炼,最终实现枣庄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升。
四轮驱动就是用四个学年度逐步建立起枣庄市中小学学科课程资源共享库。评选活动以学年为周期,滚动发展,各有侧重。2012-2013学年以资源征集为重点;2013-2014学年以资源提升为重点;2014-2015学年以资源转化为重点; 2015-2016学年以资源共享使用为重点。
三、推进过程
2012年8月21日在枣庄市中小学深化特色建设暨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动员会上出台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意见》(枣教发〔2012〕54号)标志着全市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全面实施。本次会议,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别出台了《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方案汇编》,并为所有学科提供了样案。
2012-2013学年为了保证征集教案的数量,市教育局实行了“一课两案”评选办法,评出优秀教案11146个,同时择优出版了《优秀课时教案》,并提供给全体中小学教师。
2013年8月20日在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上出台了《枣庄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继续开展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意见》(枣教发〔2013〕92号)标志着全市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步入第二轮深化实施阶段。本次会议,义务教育、高中两个学段分别出台了《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学科新方案》。
2013-2014学年全体中小学教师一边学习、验证上学年的《优秀课时教案》,一边提升、申报本学年的优秀教案。为了提升征集教案的质量,市教育局按照“一课一案”的评选办法,评出优秀教案7191个,同时择优再版了《优秀课时教案》,并提供给全体中小学教师。
2014年8月15日在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上出台了《枣庄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市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评选使用活动方案的通知》(枣教发〔2014〕66号)标志着全市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步入第三轮转化使用阶段。本次会议,义务教育、高中两个学段分别出台了《优质教学资源评选学科方案》。
2014-2015学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在共享提升《优秀课时教案》的同时,再次参与优秀教案评选,同时把优秀教案转化为优质课件、优质录像课与优质微课,评出优秀教学资源6056套。
2015年8月24日在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上出台了《枣庄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评选使用活动通知》(枣教发〔2015〕55号)标志着全市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步入第四轮共享使用阶段。本次会议,义务教育、高中两个学段分别出台了《优质教学资源评选使用活动学科方案》。
四、实施成效
一是推动了教育信息化。顺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通过持续打造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建成覆盖全学段、全学科、多样化的一流精品资源库,让优质教学资源走进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优质教学资源免费开放,教师和学生可通过移动终端媒介平台(如手机、平板电脑)获取资源,促进了“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
二是促进了品牌学校建设。全市中小学校按照“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要求,从全员育人等六个领域创建特色品牌项目。全市先后推出100所特色学校,并从中打造“双十”品牌学校(中小学各10所)。2011—2013连续三年,在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上,我市都成为省教育厅推介经验最多的市,累计推介发言的特色项目达到60多项。
三是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各区(市)和中小学校创建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一区一模”,“一校一模”的目标。滕州教育局把评比活动与“三级课堂建模”有机结合,组织开展了三个学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展评活动,校长、业务校长被推上讲台,展示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的新思路、新探索、新模式、新方法。薛城区教研室举办了“十大教学模式”展评活动,一把手校长登台汇报,市教研室的专家现场点评,全区所有教育干部参与评分,整体上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枣庄十五中、薛城奚仲中学等一批学校,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化、学科化、课型化、教师个性化、评价匹配化,达到了“增效、减负、提质”的目标。
四是创新了教学教研方式。优质教学资源评选活动催生了区域教研、片区教研、校际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新的教研模式,推动了区域间、校际间教研共同体建设,促进了“研课标、钻教材、磨教法”活动的普遍开展,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市和各区(市)教研室,还积极组织“送课下乡”活动,给农村教师送去了骨干教师示范课,组织业务辅导讲座,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是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各区(市)、学校结合优质教学资源的推广和使用,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引领作用。资源的共享,也促进了来自不同区域和学校优秀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业务交流,带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三年来,我市共有21位教师获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65名教师在省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
六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三年来,全市高考本科、一本录取人数和录取率均有较大提升;100多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义务教育段,推进学业合格率10%增幅计划,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更趋完善,检测手段更为科学,质量导向作用更加明确,合格率、优秀率等指标不断提高,学校“加工能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