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教研字〔2015〕16号
关于建立市中小学教研员联系学校
工作制度的意见
为进一步转变教研方式,实现全市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增强教研工作实效,发挥教研员在指导教学、专业引领和培育学校特色品牌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全市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建立市中小学教研员联系学校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为准则,践行教研工作服务基层学校的宗旨,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在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新型教学研究工作模式。
通过开展此项工作,使市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指导者”的身份,在完成市教研室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参与并指导被联系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高效课堂打造、常规教学管理、校本教学研究、特色品牌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查纠”等教学工作,逐步实现教研方式方法的根本转变,真正落实教研员“五个一工作法”(工作在一线开展、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培养、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推广),促进教师和教研员的共同成长,促进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协调、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市教研员深入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听课、评课、导课,召开各种专题教研会议、组织教师沙龙,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等。开展好“一师一优课”活动,落实优秀课程资源的普及应用,指导学校进行学科微课资源的开发,积极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 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以学科“学、查、纠”活动为抓手,落实好《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帮助学校规范好备课、上课、作业、质量达标检测等教学环节操作细节,逐步建立起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工作新常规。
3. 培植课程实施典型经验。督促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帮助学校推进教学改革,优化学科课程实施。开展学科教学创新性实验,打磨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培植和打造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深入挖掘具有推广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并通过学科研讨会、专题培训会、现场观摩会等方式在全市推广。
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督促学校制定本校教师专业发展近中远期实施方案,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年度公示制度。对所联系学校的学科教师要分类推进、跟踪培养,定期举行专题讲座,争取在联系点工作期间培养出更多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骨干教师。
5. 助推学生全面成长。以“学习力提升”为抓手,帮助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帮助指导对学科特长生和学困生的分类推进,帮助学校开展好学科社团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
6. 指导校本教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培植学校的品牌教研项目,指导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三、实施步骤
市中小学教研员按学段每人联系1—2所学校,工作周期一般为2年。
1. 准备阶段(2015年3~8月)。与区(市)以及联系学校沟通,确定联系学校名单,并汇同学校制定工作计划。
2. 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7年7月)。依据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开展工作。可采取平时沟通与到学校现场办公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每周到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1天,每学期到联系学校现场工作时间不少于15天。充分利用QQ群、微博等网络平台与联系学校保持经常性工作联系。
3. 总结评价(2017年8月)。对联系校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市教研室提供本项工作实施报告。
四、组织保障
1. 市教研室将努力创造条件,为教研员联系学校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为加强对联系学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推进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市教研室成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杜宝相,副组长:杨立新、李丽。联络小组设在市教研室办公室,联系人:李永,电话:3324616。
2.市教研员既要独立开展工作,又要充分发挥枣庄市教研中心团队成员(名单见附件2)的作用,形成教研合力。
3. 市教研室将对教研员联系学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其开展的教科研和培训等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研员年度综合考核之中,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4. 教研员在定点联系学校工作期间,严格执行市教研室有关教研员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工作程序和财务制度,认真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规范工作行为。
5. 各联系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安排专人(一般为业务校长或学科主任)担任联络员,组织本校相关教师热情参与,配合教研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学校要大胆创新,边实践,边总结,开创“联系学校”教研的新局面。
枣庄市教学研究室
2015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