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出台多项措施,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积极深化课程改革。一年中,30多名校长、副校长被处分,30多所学校被处罚,显示了山东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和信心。近日,记者随省教育厅在各市采访发现,不少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规范办学、积极课改。今日起,本报推出“素质教育看变化”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素质教育看变化之一:
省庄二中课堂改革推广“精彩主讲”
老师把讲台“让”给学生
本报泰安
记者在省庄二中听了一堂精彩的生物课。课堂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学生相对而坐。《细菌》这堂课,由两名学生主持人和几组主讲人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探究、学习。整堂课上有20多位同学参与了主讲、发言和演示,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讨论。学生们课上忙碌,
省庄二中“精彩主讲”的创始人就是焦圣玉。
我省教育界专家对这种创新模式表示总体肯定,但也指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完善,学校要对学生的预习时间、后进生关注、知识落实等方面给予关注,避免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
素质教育看变化之二:
吹竖笛 拉二胡 教剪纸
活动课上,教师亮“绝活”
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没有差距,只有差异,他们同样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本报莱芜
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联小,是偏远的山区小学。校舍只有4排平房,23位专职教师中80%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11人年龄超过50周岁。学校的活动课上,记者看到,大龄农村教师们纷纷在课堂上展示绝活:周大祥老师吹竖笛,董士远老师拉二胡,李之江老师教剪纸……学生们拿起小剪刀,吹起小竖笛,开心地学自己喜欢的科目。在草编课和十字绣课上,还有几位学生家长现场示范、辅导。“老师本事可大啦!我们都喜欢上活动课。”学生张合凯说。
丈八丘联小的教师是农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笔挺的西装,内配白衬衣,男士还打领带,胸前佩戴校牌,教师个个精神饱满。“50多岁的人了,才知道当老师的乐趣。”51岁的张忠臣老师本来想调到中学解决职称问题,突然发现呆了这么多年的学校变样了,课外开起了丰富的第二课堂,体育节、艺术节各种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他又不想调动了。
校长董春玲介绍,实行课改3年来,学校不仅全面落实了国家课程方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提高了,综合评价和其他素质抽测一直名列全区前列。董校长说,农村素质教育的优势,是整个的农村资源都可以利用,农村师生间有浓浓的乡情。 “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没有差距,只有差异,他们同样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看变化之三:
排座不分好生差生 同学互助蔚然成风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齐步走
本报枣庄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放弃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有的班级通过排座位对学生“分等”:前三排是“好学生”,中间是一般的学生,后三排是“差学生”。同学瞧不起,老师不喜欢,家长也苦恼,差生在学校感觉“很不轻松”。省教育厅指出,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
记者在枣庄十五中采访发现,这里的学生排座取消了成绩界限,同学间互助学习蔚然成风。学生们告诉记者,班里每6个同学划分为一个小组,小组同学编成1号到6号,有两名成绩好一些的,有两名成绩一般的,还有两名成绩差一些的。教室里,“好”、“中”、“差”生排在一起,第一排学生里说不定就有成绩较差的,成绩最好的学生也可能在最后一排。因为要以小组为单位对外竞争,同学们不想给小组抹黑,在学习上主动互相帮助。
语文教师李涛介绍,自己班里有个女生,之前打扮怪异、学习成绩差,同学都不愿跟她在一起玩。“小组合作学习后,这个女生很想改变自己。她字写得漂亮、唱歌跳舞好,主动要求做黑板报和主持晚会,通过几次展示,她很快被同学们认可。”
枣庄十五中张立栋校长说,以前差生在班里没地位,就是因为评价标准只有考试成绩。实行素质教育后,学校在全校96个班级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不再看重全体成绩,而是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每个学生成绩的好坏,都影响到老师的评价成绩。之所以特别关注后进学生,张校长说:“假如这一届毕业生是1000人,我们把前500人送进重点高中。但说不定,将来走向社会后,真正在枣庄工作、为枣庄做贡献的恰恰是后500人。学校把后500人培养好,枣庄市的公民素质就会提高,后500人培养不好,直接受害的还是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