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教育,要为孩子们考虑得远一些,为老师们考虑得远一些,为学校考虑得远一些,为校长自己考虑得远一些。
●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教育实现老百姓的近期利益、长远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在参加全国两会的间隙,我一直在阅读《中国文化读本》一书,古代先贤们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教育思想,不时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我们常常讲,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其实,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看到的,是成人世界总是站在“我为你好”这种“天然的道德高地”上,来替学生们作主。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我们是不是该认真反思一下,有什么理由要将我们成人都无法承受的长时间、高强度、超单调的学习生活,强加给那些未成年的学生们?
如何才能办好教育?如何才能办好真正的教育?……我曾经对校长们讲过“四句话”:办好教育,要为孩子们考虑得远一些,为老师们考虑得远一些,为学校考虑得远一些,为校长自己考虑得远一些。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想,无论如何,在教育中,人是第一位的。教育应该从人出发,又回到人。有位校长说,搞素质教育可以,但我们这个地方很穷,我们要把孩子们更多地送到大学去。这里有一个认识问题:推进素质教育与老百姓的利益并不对立。推进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让孩子们上大学,也不会影响孩子们上大学。其实,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教育实现老百姓的近期利益、长远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什么是近期利益?当然是让老百姓的孩子更多地通过良好的教育考上好的学校,让那些考不上学、或者不愿意继续深造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他们走向社会、谋生与就业打下更好的基础。
什么是长远利益?就是学校教育不仅要考虑老百姓的孩子当前的升学需求,还要考虑孩子们将来的谋生、就业、创业的本领。因为高中阶段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阶段我们只关注孩子的升学需求,只进行应试训练,而不关注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孩子们升入大学,直至走上人生道路,就不会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掉队。
什么是国家利益?就是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我们国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我国走向现代化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存在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国民的综合素质不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现代化进程。说到底,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我们说,离孩子们近些,离真正的教育就近些。那么,教育就必须从孩子们学习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真正的需求出发,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为孩子们今天的学习、明天的升学和终身的发展负责!为孩子们今天的学习负责,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学好国家规定的课程,让每个孩子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孩子们明天的升学负责,就是要让那些愿意继续深造的孩子,能够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为孩子们终身的发展负责,就是不要因为孩子们近期的学习与明天的升学,而牺牲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危及孩子们的长远利益。
离真正的教育近些,说到底,就是要离功利主义的教育远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必须为孩子们考虑得远一些。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上大学之后的竞争力如何,不能让孩子们上了大学不知道学习,无所事事;我们要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如何,不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学校门,就加入失业大军;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竞争力如何,不能让孩子们千辛万苦找到一个工作后,又无所作为,甚至被淘汰;我们要考虑到由每个行业的每个人构成的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如何,不能让我们的国家长期受制于人……
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真正有了“四个考虑得远一些”、追求“三个利益的统一”、立足于“三个负责”、关注“四个竞争力”,那么,我想教育离功利主义就远了,离真正的教育就近了。
也许有人会问:老百姓的近期利益、长远利益与国家利益能统一起来吗?我的回答是:能!只要统一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起码山东的中小学教育能够实现“三个利益的统一”。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升学竞争如此紧张激烈,学校开那么多课程,又不让学生加班加点,不会影响学生升学吗?我的回答是:不影响。开齐课程能够保障孩子们的发展有一个全面而综合的素质结构,这会提高孩子们的升学竞争力;不加班加点,给孩子们应有的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差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但能够切实维护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够让孩子们取长补短,这对孩子们的升学有百益而无一害。
也许有人会说:为了让孩子们考好大学,当下多听听课、多做作业,是最要紧的,至于孩子的兴趣、人格、独立性、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等上了大学,甚至到了工作岗位上再去培养也不晚。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谈到人生的机遇,老百姓们有一句很朴实但颇有哲理的话:“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人的成长与发展同样如此,是有关键期的。如果高中阶段的教育,不为孩子们打下这些宝贵品质的根基,那么,以后的时间可能也无法挽回和弥补!同时,孩子们情感世界的积极建构,对于孩子们今天的认知世界的发育与成长,具有积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孩子今天不能考一所好的大学,哪儿还有明天?但是,你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就一定有美好明天吗?难道不知道,明天的就业竞争绝不是从明天开始的,高中生今天的成长对于未来的发展、谋生与就业具有奠基的终极意义。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