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察与调研过程中,我在了解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听取大家对下一步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的同时,着重向大家介绍了我对新时期好高中的标准的认识,以期引领大家加快我省普通高中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
一、校长要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
我到各个高中考察,听取大家的汇报,我总感到,我们的校长与长三角、珠三角的优秀校长相比,有一个如鲠在喉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校长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我们校长谈到的常常是一件一件的具体的事情,而人家的校长谈的首先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学校的办学传统是什么,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等等。这是我们的校长与这些发达地区的长校的最大差距。
今天,我省正在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讲,我们的众多高中会重新排队,重新洗牌。那么,什么样的高中可冲到前面去?这里的标准很多,条件很多,但我想,首要的就一所好高中要有一位好校长,而好校长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有教育理想,有教育思想。
什么教育理想?教育理想说到底就是对教育改革的激情,就是能够正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能够致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一个没有激情的校长,没有勇气改变现状的校长,是注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校长的。
什么是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就是一个校长的教育价值观。我们的校长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你的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你必须做出符合时代、符合国家、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回答。这样的教育思想才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具有这样的教育思想的校长才能成为优秀的校长,才能把自己的学校带到一流学校的行列。
二、教师要有职业生活的幸福感
办好一所学校,最根本的依靠力量是教师。一所好学校,必须让教师们享受到教育职业生活的幸福。
作为一所好学校,我总在想,让教师享受到教育职业的幸福感是能否办好学校的关键。
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感,不是说让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是让老师们在节假日、双休日不关心教育,更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让老师们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尊严感,让老师们享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的自豪感,让老师们享受到研究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规律的成就感,等等。
这里,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怎么管理老师?
人们都在讲精细化管理。我不反对精细化管理,但我想强调的是:精细化管理必须由人文关怀作支撑,或者说,要用人文关怀的柔性去化解制度管理的刚性,让老师们从内心里认同制度,让老师们从细节关心中体会到学校的关心和爱。
作为学校校长,要深刻地理解“士为知己死”这句话。
我建议:校长们千万不要把老师作为自己的对立面,不要从人性恶的人性论出发,去设计对老师的管理制度。一些学校企图用简单的刚性制度去管理老师、控制老师,这些方式也许能管住老师的身体,但能管住老师的心吗?能赢得老师的心吗?我看,比较难。
三、办学行为规范
一所好学校的第三条标准就是办学行为规范。
规范办学行为是前提,这是我省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制度设计。我们反复在讲,不切断“时间加汗水、加班加点”这条应试教育的道路,就不可能开辟出“尊重规律、依靠科学”的素质教育道路。
对于这一条,不少人有一个误解,认为规范办学行为是对我省教育的一刀切。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就像一个人的自由一样,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的自由的时候,不能以剥夺别的人合法权益为前提。说到底,一个人的自由底线是对国家法律的遵守。一个人只有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才有自己的自由。
办教育、办学校也是如此。必须遵守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等等。一所学校如果连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都不遵守,怎么能成为一所好学校呢?
这里,还要告诉大家,规范办学行为不是对学校校长、老师、学生的束缚,而是对校长、老师、学生的解放。正是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我们的教育为校长、老师、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创造性。
在调研中,有些校长说:我们没有与省厅对着干的想法,但我们确实存在一些认识问题,违背了省厅的《规范》,我们对此感到愧疚。
有些教育局长告诉我:对于我省规范办学行、推进素质教育,可以说,都是认同的。同时,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有些过去的惯性做法的延续,有的还没有找到替代过去做法的新方法,等等,这并不意味着对素质教育的对抗。对此,我想,应该给予认同。
四、课程实施能力强
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标志是什么?是课程,是开设课程的能力。
我们提出,深化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是着力点。因为课程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一所学校能开出多少门课程;意味着一所学校能不能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一所学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的高低,等等。
今天,我们走进山东省的许多高中,都在讨论课程设置问题,都在规划“选课”与“走班”问题,都在千方百计地扩大校本课程开设的门类,等等,这是我省课程改革取得的一个重要进展。这也是过去的校长所不可想象的。过去所有的学校几乎都是一张课程表,学校为学生定的都是一样的教材。
还有,我们的不少高中校长开始真正有了国家必修课程、国家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概念。这也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不过,我想强调指出的是:课程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这就是开齐课程(门类)、开足课程(课时)、开好课程(质量)。
如果才能提高课程开设质量呢?校长们现在都高度重视建设高效课堂问题,这是对的。在规范节假日、双休日、晚自习以及规范课时之后,老师们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确实比过去少了,如果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改变教学方式,确实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学校的研究证明,通过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加强课前的预习,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全可以在国家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不少学校加强了对学生课外预习的指导,特别推行“学案导学”。也就是,在课前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学案”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关的习题。对于这个做法,我是赞同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学案”导学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给学生留下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否则,就会导致学生课前学习的完全同质化,这对于学生知识经验背景的多样化,对于学生课堂思维的多样性是不利的。
同时,我想强调指出的是:校长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要关注学生校外学习与生活的质量。对于这个课题,我们省教育厅从去年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一开始就提出来了。可是,从面上看,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还很不理想。有些学校对于学生节假日、双休日如何有效度过至今没有给予高度关注;有些学校对于学生这些时空的指导还失之于空泛和笼统;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是通过大量的作业来控制学生的这些时间和空间。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课程实施能力和实施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对学生校外学习与生活的指导。
在这里,我必须进一步强调指出:老师们的本事不在于通过布置大量的作业去抢占学生课外的时间和空间,而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培养学生对自己学科的感情,通过关注孩子的课外生活,进而通过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学科,来吸引学生把课外的时间用于自己学科的教学。这是老师最大的本事!
还有,有一些人指责我们在课程实施方面搞一刀切,我想,我们在调研中欣喜地看到,不少学校已开始实施“走班制教学”,包括国家必修课程的“分层走班教学”和选修课程的“选课走班教学”。这是我省高中课程开始出现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这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同时,调研中我发现,许多高中正在积极地进行“选课与走班教学”的准备工作。这是让我感到由衷高兴的一个良好势头。
当然,在这里,也要注意下列问题:一是不能按照现在的高考模块的要求来进行选修1的模块教学选课设计;二是必须抓紧做选课的模拟,以便抓紧订教材;三是必须为实施“走班制教学”做准备,如准备书橱;四是要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整体规划。无论是选修1,还是校本课程,要实施“选课”与“走班”教学,必须统筹教学安排,特别是教师资源的准备,等等。
五、办学特色鲜明
一所好学校的第五个标准是办学特色鲜明。
有人指责说,山东省推进素质教育是要把所有高中都搞成一个模式。显然,这是对我省规范办学行为的误解。规范办学行为,是要求所有的中小学都要严格规范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等等。而规范办学行为,丝毫不限制、不影响培育学校特色、追求特色办学。
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教育理念、人才观念、学校文化上,最终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完全可以说,课程设置是学校特色的基本体现者。有什么样的课程特色,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特色。
以章丘四中为例。这所学校从2005年开始利用研究性学习等课时,开展创新思维的培训,实施科技创新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和发明创造。结果,四年来学生们提出了40000个创意,获得80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一所在省内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的知名学校。无疑,特色办学是他们崛起的不二法门。
一所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要研究自己学校的办学传统、教师素质、教育资源,等等。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通过什么样的特色课程来体现、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如人文、科学、技术、艺术……
人文又可以进行细化,哲学、文学、历史、地理、……
而文学又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
中国文学又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当代文学……
古代文学又可以分为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等。
……
当然,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培育、长期积淀的过程。
六、教育质量高
有人说,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是搞文化大革命,是不要考试、不要管理、不要教育质量,等等。显然,这也是对我们的误解、甚至是曲解,或有意的歪曲。
不过,我们需要什么的教育质量观,却是一个需要认真讨论的命题。
我们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这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与人格培育,关注学生的审美素质,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等。
我们需要全面课程的教育质量观。重视文化课程的教育质量是对的,但对于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教育质量要不要?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观。孔子2500年前就讲有教无类。今天的高中教育难道要关注一部分学生,放弃一部分学生吗?显然不能。升学有望的学生要关注,升学无望的学生也要关注。升学有望的学生,让其升学;升学无望的学生,给其走向社会的基本能力。这难道不是我们的高中教育必须承担的神圣使命吗!
我们需要综合素质高、发展潜能强的教育质量观。20日上午,我和十几位高中校长到复旦大学考察访问,秦书记告诉我,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希望招到的学生有三个标准:一是有强烈学习兴趣的学生;二是对自己未来之路有清醒认识的学生;三是会读书的学生。秦书记有一个观点,他说:高中生不是人才,大学生也不是人才,你是不是人才,要等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才能进行鉴别。
对照秦书记提出的自主招生的三条选拔标准,我省的高中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改革,不是需要我们认真进行反思吗?
我们需要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教育质量观。就是高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与升学预备教育的统一,既要关注高中生的升学需求,也要为高中生未来的就业谋生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需要多元升学的教育质量观。一所好的高中,升学率无疑是其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对于这一点,我们从来没有持任何疑义。不过,这里,我们强调以下几点:一是高中学校追求升学率,不能违背其国民素质教育的性质,不能违规办学,也就是齐厅长讲的“君子爱才,取之有道。”二是不同的高中要有不同的升学追求,就是我们不能把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一样对待,因为生源不一样,重点高中升学率高一些、升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一些是正常的;而一般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多一些,也是正常的。三是不能炒作升学率,不能用升学率奖惩学校、老师。因为在当前许多地方还存在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的情况下,炒作升学率、奖惩升学率,会导致教育行为的扭曲。
座谈中,我和许多高中校长开玩笑说,我相信大家听了我的观点之后,不会把我讲的其他质量观都丢掉,而只讲张志勇说了:“一所好高中的标准就是要有高的升学率”。如此,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校长。
信息来源:张志勇博客——思想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