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5月25日电 年过花甲的民间艺人端坐讲台,手把手教学生陶艺泥塑;医院大夫作为“家长教师”教学生怎么洗手;探究性教室里,学生亲手扎制的风筝把自己的心放飞得很高很远。
两年前,我们的课堂还是呆板地“满堂灌”,为学生升高中多考几分着想呢。山东省枣庄十五中校长张立栋坦诚地说,山东素质教育的回归之路,在规范办学行为之后,开始推进到课程领域,这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送来了春风,素质教育成为实实在在的课堂灵动。
师生互动白板黑板相映生辉
走进十五中的一节语文教学课堂,教室里摆放的许多小白板。
一位中年女教师快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沁园春·雪》,在同学们大声朗读后,教师面对同学讲: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
霎时间,教室里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六个同学围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块小白板,其中一个同学代笔写,其他同学七嘴八舌述说着。每块小白板上赫然写着:预习展示。
各个小组展示完毕,女教师进行了补充总结。随后,他们开始了非常激烈的讨论交流,小白板的另一用途又开始了,问题一、问题二出现在小白板上。六人一组时而讨论,时而写在小白板上,课堂师生互动气氛很热烈。
张立栋说,过去那种低效甚至是无效课堂大约占到三分之一,课堂死水一潭,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2007年我们力求探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2008年推出“五环节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预习展示、感悟导入、合作探究、巩固训练、测试评价,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可行的。
选修课显魅力花甲艺人上讲台
“面人罗”是当地一位民间艺人,从事捏面人手艺50多年,在女儿的搀扶下来到十五中特色拓展课堂———陶艺泥塑课堂。对这一艺术感兴趣的初中孩子等在那儿,每人胸前挂着“陶艺泥塑课堂听课证”。
“听课证”是十五中实行选修“走班制”教学的凭证,其他如戏曲曲艺课堂、编制木艺课堂、艺术体操课堂、剪纸织绣课堂、书画艺术课堂、茶艺烹饪课堂等,都有各自的课堂听课证,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领取听课证,领略不同艺术的魅力。
罗师傅在进行完一番表演之后,同学们都领到一些红红绿绿的面泥,动手揉捏起来。罗师傅的女儿一边巡回指点着,一边跟大家讲述面人艺术。同学们静静地听着,饶有兴趣地把玩着。
快下课了,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了一个面人,孩子脸上的笑容分明告诉我们:民间艺术的魅力已深深植根于他们心中。
家长变老师生活教育天地阔
甲型H1N1流感,大家已经听说,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病毒,流行趋势将会怎样?对它的预防、控制我们要采取怎样的措施?今天我将为大家就流感知识做一下讲解。
十五中一节家长课堂上,“家长教师”的开场白让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杜慧,是一位来自枣庄市立医院的儿科大夫,她将为同学们就“春季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上一堂卫生知识课。
讲授一些知识后,这位“家长教师”端出洗脸盆、牙刷牙膏以及一些日常用的消毒用品跟学生互动起来。洗手要怎样洗、洗多长时间,刷牙的正确方式,日常消毒的方法等等,教师示范着,学生认真聆听着。
“像这样的课堂,你们多长时间才有一次?”同学们争相回答道:“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啊!”
“你们感觉这样的课堂跟你们老师上课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那区别大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的叔叔阿姨都能给我们讲到,使我们眼界大开。这样的课我们感觉更有趣、更愿意上。”
这所学校有7000多名学生,学生家长干什么的都有,是一笔巨大的教学资源。“家长教师”,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更好地解决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师资问题,是学校师资资源的有益补充,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创新。
“枣庄十五中的课堂改革与探索,只是山东素质教育推进中的一个缩影。规范办学行为之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然进程。”张立栋校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