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学校开设家政课后,我学到了很多的生活技能。在家里做不到的事情在这里都实现了!”市中区光明路小学四年级五班的学生孔玉,见到记者快言快语地说着。从她那灿烂的笑容中,透露着的是劳动给她带来的快乐。
针对当前的学生绝大多数属独生子女,洗衣做饭、收拾房间、整理东西等生活技能较差,不会与人相处等实际情况,该校从去年暑假开始,率先从一年级起开设家政课,并编写了专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家政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谈起开设家政课的初衷,校长苏鹏告诉记者:“将生活教育搬进校园,让生活教育课程化,即可把活动移入生活实践,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丰富孩子们的在校生活,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领悟做人的道理,学练做事的本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分管教育的副校长褚福涛向记者介绍说,他们的家政课每天开设两节,每天一个班,由班主任兼职任家政教师任课。为确保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学校组织人员专门编写了《家政》教材,并分年级实施。如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习自己洗头、洗澡、缝扣子、叠被子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二年级要教学生正确使用和爱护家用电器,怎么用微波炉、操作影碟机、科学使用冰箱等都是他们学习的内容;三年级开始教学生学习简单的餐饮制作,特别是如何做好饭菜营养和饮食卫生;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整理和美化房间,设计家里的家具、装饰品合理摆设等;五年级要求学生们学会理财,尝试在父母带领下在银行建立小账户,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六年级的孩子则要学会在课外如何组织郊游活动等等。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家政课以生活教育理念为主线,以家政礼仪、家政社交、家居生活、家务劳动、家庭美食、家庭美化等内容建立家政教育实践体系。
“其实,家政课应作广义理解,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收拾物品、改变生活依赖的习惯,还要教会学生他们与家人相处的艺术。”教导处主任宋堂军补充说。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学生在家政功能室上课。只见学生们个个显得既激动又兴奋,积极性很高。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年级学生正在认真地洗着红领巾和自己的小手绢。从中,他们学会了要用多少水,配多少洗衣粉,如何进行搓洗等技巧,还学会了怎样即节约水和洗衣粉又追求干净的学问。三年级学生学钉扣子,那一双双稚嫩的小手,费劲的穿针引线,会让人联想到他们不是在缝扣子,而是在织着希望。五年级的学生身上系着围裙,手上带着食品手套,头上都戴着一个自己亲手制作的厨师帽,上面还写着 “满口香”、 “快乐活厨师”等字样,再配上一些图案、花边等显得非常神气。而他们用自带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做出来的水果沙拉,各式各样,雕刻别至,色香味俱全。谁能说未来的全国厨师冠军不会在他们中产生呢?
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包水饺已经不再是学问,而是一种生活技能。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学生刚开始学包饺子时,不是这边包不好,就是那边有个小洞洞,要不就是馅太少;有的学生包出的水饺也是千奇百怪。不过,等水饺下锅煮熟到了口中,他们脸上洋溢的那份成甭提多么神气了。
“孩子受到家政教育后,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过着‘小公主’的生活,回家能主动帮着我做这忙那了,希望学校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在光明路小学让家长填写的家政课实践反馈表上,记者看到了三年级一位学生家长的感言。
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该校还做到不断拓宽家政课范围,经常聘请有特长的家长义务当我们的家政教师,把家政理财课、家政礼仪课引入课堂,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和实际劳动,举行丰富多彩的家政比赛、作品展示活动。同时,该校还制订了完善的评价标准,根据教师课堂教学成绩、家政比赛中学生获奖情况等按等级记入教师个人档案。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每次上完家政课,都会布置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回家去做,家长做出日常评价,最后由老师每月统计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再综合评定出“家政小助手”、“家政小巧手”、“家政小能手”等措施,促进了家政课活动的开展。
为把这门校本课程真正落实到位,该校在经费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专门筹措资金建立了高标准的多功能家政活动室,并配备了家政活动操作台,购买了全套的厨房用具、木工用具和电工用具等操作用具。同时,他们对每一项家政活动都进行了精细安排,大到提前一周把备课内容、所需用具、学生自带的物品等上报学校,小到什么时候要剪短指甲,用一次性塑料卫生手套等等。
谈起今后的家政教育,苏鹏对记者说,他们将进一步加大课程开发力度,添置更多的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动手、动脑需要,通过生活教育、活动体验、拓展实践等途径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胡乐彪 金殿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