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临沂师范学院在今年的高招中,退档12名综合素质不适合考生,首开山东省乃至全国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招录取“硬挂钩”之先河。这看似改革的一小步,却有“破冰”意义。
□改革的初衷,一是探索教授专家参与高招录取的可行性;二是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录取程序“引领”高中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山东临沂师范学院中文专业今年在招生录取中,12名考生因“综合素质”的原因被退档。一时间,“综合素质评价”一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广泛讨论。连日来记者深入采访,解读“高分退档”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台前幕后”。
临沂师院成为“破冰之船”
考查学生分数之外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命中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似乎在一夜之间,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名气大增,各类媒体纷纷聚焦临沂师院。原因就是在今年高考录取中,临沂师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家教授参与高招录取,将12名综合素质不适合的考生做退档处理,首开山东省乃至全国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招录取“硬挂钩”之先河。
一石激起千层浪。临沂师院何以成为“破冰之船”,敢“第一个吃螃蟹”,成为媒体关注的问题之一。
“临沂师院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其实是山东省教育总体改革思路框架内的一个节点。”临沂师院院长韩延明介绍说,学校也希望作一些探索,选拔出全面发展、素质优良的学生。
“改革的初衷,一是探索教授专家参与高招录取的可行性;二是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录取程序‘引领’高中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对这项改革探索的思路极为明晰。
“让大学教授参与高考招生录取过程,其实也是高校对高等教育规律的一种‘回归’,是高校落实招生自主权的一种体现。教授专家参与招生录取是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招录取中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录取新生的实质内容,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高中,其意义都是积极的。这项改革探索需要高等学校和高中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山东省教育厅分管招生的副厅长宋承祥说。
临沂师范学院分管招生工作的副院长谢亚非举例说,以前招生部门也按1∶1.2比例投档,但学校都是按高考成绩取前100名,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敢越过排名靠前的考生而录取后面的,这个120%的取档自主权对学校来说没有多少意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唯分数”原则,在程序和形式上是公平的,但背后隐藏着另一种不公平,高校是要选拔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只把分数作为优秀生源的唯一标准显然也有失公允。
另一试点院校——山东政法学院分管招生的副院长张卫华则表示,以往录取的个别高分学生,进了大学,发现不适合相应专业学习,对大学的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困难和浪费。今年第一次吸收专家参与到录取工作中来,考查学生分数之外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命中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山东今年在两所本科高校进行录取方式改革试点,省教育厅也是慎之又慎,为确保公平公正和考生利益不受到侵害,教育招生部门为此专门作出应对预案,包括预留部分招生计划。两所试点院校也认真研究试点专业的特点,作出了详尽的、可操作的录取方案。”宋承祥说。
12名综合素质不适合的考生做退档处理
分数在录取中是首要的,“高分”是相对的,综合素质评价也不是简单的“软评语”
“临沂师院12名‘综合素质评价低’的高分考生遭退档”,这一新闻标题是最近一个时期媒体报道该事件使用频率最高的题目。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题目有两处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临沂师院招办负责人说,高分考生的“高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临沂师院是一所普通的省属本科院校,由于地处沂蒙山腹地,近些年来考生报考的分数段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出现特别突出的“高分”考生。如果招100个学生,投档给学校的120名考生中,第1名和第120名的分数也没有太大的差距。另一个概念是“综合素质评价低”,用“高低”来表达是不准确的。其实,综合素质评价是没有“高与低”、“好与坏”这样的概念的,只是一个“差异”的区别。就是说,学校参照使用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不存在对该考生的“优”、“良”、“较差”或“差”这样简单的定性评语的。综合素质评价表包括多方面内容,有些是可以量化或转化为等级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比如在中文专业录取中,更多是关注考生本专业相关的素质评价,也许该考生在中文相关领域的评价不适合,但在理工方面的评价很适合,不能因此认定该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低”。
记者看到学校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表,其中包括考生高中学业考试成绩的等级,在高中选修模块的名称与学分,基础素养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还有一项内容是综合实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据山东招生部门介绍,因综合素质不适合而做退档处理的12名考生,有的因专业服从调剂而被调剂到学校其他专业学习,有的因专业不服从调剂,在本科二志愿时被其他本科院校录取。目前,12名考生都被录取到本科高校学习。
“硬挂钩”打破了高中课程改革的尴尬局面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建立,如果没有高考“动力”的介入将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综合素质评价不再是个‘摆设’了,真的管用了,高中学校就会认真起来,就会用心地做。”临沂师院依据综合素质评价退档考生,这一“信号”在山东高中学校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令人玩味的“两难推理”:
高中说:你高校在招生录取中不看也不用“综合素质评价”,我干嘛还要费人费力去做,提供给你,也没有多大用处。
高校说:你高中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都是些“应景之作”,没有多少实质内容,没有多少参考价值,我干嘛要看要用?
僵持之下,必然是两败俱伤。谁能迈出第一步则显得尤其可贵。临沂师院“第一个吃螃蟹”,因此而受到关注并赢得不少掌声。
“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这句话被人们俗称“软挂钩”。据了解,全国十余省份开始的高中课程改革,大多有类似的表述,但实际中,综合素质评价只是处于空转状态,并未在高招录取中发挥作用。有专家直言,这种表述只是一种姿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山东2007年之后的两年间,综合素质评价表在高招录取中也未起到实质性作用,高校还是沿用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做法,以分数论高下、定取舍。
“山东决定临沂师院试点,使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招录取中发挥实质性作用,开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探索,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孤立的现象,而是山东素质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采取的一个能起到引领全局作用并带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也是山东教育改革的必然进程。”有观察家分析说。
“有的高中学校所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明显缺乏严肃性,如有的学生某些评价项目六学期全A,有的六学期全B,有些学生报告里拼凑虚假的痕迹明显存在。”一位高校招生人员告诉记者,对综合素质评价这项工作的开展还有不少高中处于应付状态,有的高中发动老师突击填表,存在着随意性强、缺项漏项等问题。甚至有的高中根本就没有综合素质评价表,高中教育教学依旧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老路。
打破“综合素质评价无用论”成为了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掣肘点。将高考“动力”介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运用高考指挥棒拉动、带动高中素质教育和高中课程改革。
“高校动起来了,作为高中,我们无法不动起来。学生未来的前途就是我们办学的方向和工作的目标,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就能引领学生走全面发展之路。”一高中校长说。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综合素质评价目的就是打破单纯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学生的办法,促使高中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本报记者 宋全政)
【相关链接】
临沂师范学院在《2009年招生录取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中清楚地标明了录取办法:在第一志愿投档考生中,结合高考成绩和中学综合评价,按专业招生计划择优录取考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1.考生会考成绩等第基本要求:语文、历史达到B级以上;选修I模块中,选修语文模块4个以上、选修学分40分以上。
2.首选:高考语文单科成绩110分及以上,外语成绩90分及以上且高中会考成绩等第语文达到B级及以上,并参考高中选修I模块中语文类选修课程的数量。
3.次选:高考语文单科成绩在[100-110)区间,外语成绩90分及以上且高中会考成绩等第语文达到A级,并参考高中选修I模块中语文类选修课程的数量。
《中国教育报》2009年9月16日第3版 记者 宋全政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如何避开“潜规则”
——访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
本报记者 宋全政
高考招生录取关乎千家万户,“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直被尊为至高无上的法则。只要有人为因素参与的改革,往往是质疑担忧在先。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招生录取“硬挂钩”,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能否真正建立?如何保证其客观公正?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
记者:在社会缺乏诚信基础和中国人情社会的现实背景下,无论是依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作出的学业水平测试,还是依据学生综合素质作出的综合评价,都将为“潜规则”留下很大的运作空间。临沂师院招生录取改革试点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对此,人们在赞赏之余也难免提出许多疑问,包括是否有人为操作因素的存在?能否客观公正?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这项改革,看似是高校录取方式的改革,但人们最终关注点会落到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能否真正建立?评价内容有哪些?谁来评价?如何保证其客观公正?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人们这些担忧都是有道理的,这些疑问,正好提醒改革者认真研究和分析,认真对待每个环节,建立完善的制度,尽量使客观量化层面最大化,在尊重分数前提下来约束人为因素参与所带来的“有限权利”,同时,监督机制也应及时建立和跟进。
记者:我们了解到,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学分认定、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素养评价、教师给学生的评语等内容。另有《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主要起记录平台的作用,反映学生高中三年的成长历程。这份评价看起来有点复杂?如何做到客观、公正?
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梁斌言:综合素质评价看似复杂,操作起来并不复杂。原因是,评价的内容主要靠平时积累,大多是写实性记录,而评价结果可以用相当简明的形式呈现,即所有的评价内容和结果均可显示在一张简明的表格之上。这张表格,既可以由学校来填写,也可以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中提取,可以以电子档案形式提供给招考部门。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表》通常由学校和学生共同完成。如何使之客观公正,关键在于操作层面的制度、程序和监管。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定期评估督导等方式,保证评价工作的规范性。此外,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直接与高校招生挂钩,完全可以发动学生和家长来监督学校的评价行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生与家长参与的有效监督并不难。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无论以何种方式开展,将其置于“阳光之下”,这一点是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综合素质评价到底应该怎么评?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郑若玲
●中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应尽量排除学生因为来自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地位阶层而造成的才艺表现上的差异因素,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各种因素的权重。
●有些硬指标可以评定分数或等级,而对于一些涉及到主观价值判断的素质,如果也要给出硬性的评定结果,则容易给腐败以可趁之机。中学要做的是尽可能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判任务交给高校去做。
据报道,山东临沂师范学院中文专业今年在招生录取中,12名上线考生因“综合素质”的原因被退档。一直以来,“高考分数”在高招录取中的权威地位无人撼动,临沂师院的“吃螃蟹”之举因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由于50多年来高校招生的主流渠道一直实行“以分取人”的刚性机制,现在引入相对弹性的综合素质评价,大家便不由得紧张起来。以笔者之见,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并不可怕,它只是录取依据中很小的一部分,也并不是说高分考生因为“素质低”而上不了大学,学生被退档的主要原因还是学校觉得其综合素质不适合所报专业。2008年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便明确将“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作为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笔者认为临沂师院小心谨慎迈出的改革第一步值得充分肯定。
在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不少人担心对农村孩子是否公平,农村孩子是否会处于劣势。这样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如果是在农村高中,农村中学会用适合农村孩子的标准来评价其综合素质。如果农村孩子到城市读高中,城市中学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区别,而不是机械地分出高下。比如,城里孩子有条件学钢琴,会在才艺方面占一定的优势。中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应尽量排除学生因为来自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地位阶层而造成的才艺表现上的差异因素,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各种因素的权重。同时,高校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才艺表现相当,其综合素质的“含金量”显然是有差别的。当然,农村孩子也不见得在各方面都处于下风。比如,他们在吃苦耐劳、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表现,就有可能因艰难的生活历练反而优于城里孩子。
综合素质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而弹性的结果,而不是只根据才艺或其他某一方面来决定全部。因此,单纯用ABCD来评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很合适。美国高校录取所依据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比较模糊,各项指标都没有硬性的等级要求。
就我国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而言,有些硬指标可以评定分数或等级,而对于一些涉及到主观价值判断的素质,如果也要给出硬性的评定结果,则容易给腐败以可趁之机。笔者认为中学要做的是尽可能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判任务交给高校去做。
我国在高招中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才刚刚起步,有人担心中国的人情社会易滋生腐败。在这方面不妨适当借鉴美国的相关做法。美国的招生人员组成非常多元,有教授、招办工作人员、研究生、年轻教师、外聘人员等。这些不同的招生工作者会对学生进行数轮筛选。经过这么多人手,“走后门”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且美国非常注重诚信记录,对“走后门”也多避而远之。我们也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和智慧,慢慢摸索,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而且也应允许高校大胆尝试这样的改革。毕竟,考生都是上了投档线的,其基本的文化素质是有保障的,考分之间本来差别也不太大,只是其综合素质是否适合某个专业的问题。对于退档的学生,应该把退档原因摆出来,这样既让考生有知情权,也让招生过程透明化,以便舆论监督能及时介入,考试腐败就难有容身之地了。
在综合素质和高招挂钩的过程中,也有人担心中学会为了升学率而美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笔者认为,增加中学和大学之间的互动与了解,可能是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美国,招生工作人员与中学的接触非常多,如果中学提供的评价不实,一旦被招生人员发现,中学名誉扫地,将使其评价大打折扣。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相互印证,其间的漏洞并不难看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巧妙地设计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让中学充分展示出其对学生个性、品德、能力等方面的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越具体、细微,就可能越接近真实。
此外,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作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教育主管部门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应充分承担起监管的职责,密切关注改革的动态与问题,适时适度地予以监督和引导。社会舆论往往也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而舆论监督的基本保障条件是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及结果的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