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多方面了解,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详细记录留守学生的个人资料、家长信息、联系电话等,各学校组织班主任定期对“留守学生”家访,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
二是构建教育管理网络。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结合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要建立“‘留守学生’→班委→班主任→学校→家长(临时代管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各学校还积极邀请各科任教师参与责任帮扶,签订承包责任合同书,建立教师关爱学生的班务日志,尽量让有条件的老师成为代理家长,多给予“留守学生”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三是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积极利用“心理健康咨询室”或“情感投诉信箱”,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在不方便说出的时候,使他们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解开那尘封已久的“心结”,逐渐转变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和思想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利用各种机会对“留守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增强留守学生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使他们从小学会自立、学会生活,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健全的生命。
四是构建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局系统各单位积极主动与公安、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联合,加强了对校园周围文化娱乐与商业经营活动场所的整治和管理,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陈超 薛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