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十分重视“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就读、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给他们。
一是健全校内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学生中的积极作用。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制度。每学期开学初,各校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要记录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另外,对留守学生的成长袋格外关注,将学生每个月在学校及家庭的各种表现、心理状况都详细记录。2、成立留守儿童活动室。各校专门为留守儿童准备了活动室,布置儿童读物、学习娱乐器材,安排导师节假日带班,活动室成了留守儿童的家。3、建立关爱留守学生责任帮扶制度,建立德育导师制。在学校,实行一位教师帮扶三名留守学生,辐射多名留守学生的德育导师制度,并负责到底,全方位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行等的健康成长。4、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制度,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德育导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校内要及时沟通交流学生情况,以及时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出现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其塑造健康心理,逐渐引导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明辨是非、美丑,抵制外界不良风气的能力。5、充分发挥少先队、班集体的优势,构建手拉手模式,加强留守儿童的体验教育。每学期开学初,重点研究留守儿童特殊群体的教育教学问题,利用班集体和少先队的优势,构建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的作用,让留守学生积极融入到班级少先队这样的大集体中来,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改善学习心态,弥补心灵情感的缺失。
二是指导家长及监护人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1、引导学生父母正确处理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临时监护人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育人环境。2、加强与留守孩子父母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向留守孩子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设立亲情专用电话,鼓励学生经常与家长联系,学校和班级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每学期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三是联系留守学生所在村,形成教育合力,全方位帮助留守儿童。1、实行困难救助制度,表彰自立自强的留守优秀生。2、假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村内各种兴趣学习小组,使他们增强归属感。3、与所在村经常联系,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家庭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