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这是在新形势下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既是启动试点工作以来的一次经验交流会,也是全面实施我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一次动员会议。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伟同志对这次会议很关心很重视,专门安排组织部门和各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刚才省委组织部于刚副部长、省发改委朱志明副主任、省财政厅庞敦之副厅长作了讲话,我都同意。滨州、威海、东营和济宁市的嘉祥县分别介绍了很好的经验。下午,大家还将参观博兴县的现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将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就。根据去年的统计,全省拥有计算机教室的初中、小学达到3003所和8681所,分别占初中、小学总数的83.4%和54.7%;拥有光盘播放设备的小学有7762所,占小学总数的48.9%;拥有卫星收视设备的初中和小学达到1267和2297所,分别占初中、小学总数的35.2%和14.5%。济南、东营、烟台、淄博等8个国家级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36个省级实验区,已基本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建设任务。2004年,我省先期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滨州、东营、威海三个试点市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工作,按期完成了远程教育工程试点任务,并总结了很好的经验。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拥有了大批信息技术教育和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中小学有一大批教师获得了计算机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证书。所有这些,为全省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今年8月,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按照国家的要求全部学校都要开展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加强农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一是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八大措施之一。这项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国家必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二是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将会大大缩小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让山区、湖区、海岛的农村中小学生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在农村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建立起信息化的桥梁,传播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和文化信息,加强农村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实行农科教一体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认清形势,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思想统一到中央战略决策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二、切实做好与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密切结合的文章,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
我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中央领导和中组部对充分发挥这一教育网络综合作用非常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我省领导也非常重视这一工作。省委、省政府两个办公厅专门下发[2005]27号文件,要求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务求实效”的原则,把这一网络建成综合性平台。省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和教育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做好农村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字[2006]22号)。各地要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紧密结合”。
为了解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
各地要加大协调力度,逐个学校排查,整合资源,把党员干部教育、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与义务教育工作充分整合起来,共建共享,切实做好两“网”结合的文章。要重点抓好几个环节:一是切实提高对两“网”结合重要性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认真做好协调工作,力争使两网一致率达到30%以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的作用,实现双赢。二是要按照22号文件的政策办,明晰产权归属,实施规范管理。学校要充分考虑党员干部和村民教育的实际需要,发挥会管理、懂技术、有教室场地等自身优势,做好协助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三是学校要大力开展农科教一体化活动,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网络,把这些资源整合好,管理好、利用好,同时服务于党员干部教育和义务教育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在这一方面,各地可以抓几个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三、强化管理,讲求实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效益
应用效益是衡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效的主要标准。工程建成后,如何充分发挥效益,是检验工程成败的最终标准。用不起来就等于没有建,投入巨额资金、历尽艰辛建设起来的设备设施被束之高阁,甚至成为摆设,将是最大的浪费。我们绝对不能在工程建设的时候,热闹一阵子,而最后因为没有抓好应用,造成教师不会用或不愿意用、设备不能用或不好用、学校不舍得用或用不起的局面。为此,一要加强工程建设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实施招标工作,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和招标工作的质量。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科学合理制订标书,严格依法办事,规范操作,排除一切人为干扰因素,杜绝腐败的滋生,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做成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密监督工程设备供货、施工安装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符合合同要求,符合技术标准,防止在建设施工环节上出现问题或留下后遗症。二要加强制度建设,探索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应用的长效机制。各地要有完善的设备和资源采购、登记、使用制度,两网共建共用的要有协管责任制度,数字资源接收、使用、存储和共享制度,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制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的评价制度等。要通过制度管理,坚决克服重建轻管,防止前紧后松,不求实效等问题。三要加强对工程建设和应用的督导检查工作。建议省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和省教育厅加大对共建共用的督导检查。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要根据国家三部委相关要求,制定检查验收标准,对各地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后,工程设备的维护、利用等工作,要纳入正常教育督导范围。各市、县(市、区)要建立监测评价体系,对工程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设备维护、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工程效益。各地要重视先进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加强领导,确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实施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政府一定要切实加强对工程实施的领导,明确责任,抓好组织协调。为做好远程教育工作,省里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各市、县(市、区)也要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负责组织协调本地区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各成员部门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一是抓好资金筹措。虽然全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已拨款8866万元,如果两网结合好,各市、县筹资压力可以大大缓解,如果两网结合不好,则压力很大。我们强调两网结合并不减少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投入。计划、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特别是要切实落实项目运转维护经费;财政部门要抓好项目资金的管理和运行;教育部门要加强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主动与组织部门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搞好协调。
二是搞好培训。全省农村初中、小学有31.5万名教师,是两网管理的人才资源。通过教师培训,不仅要使教师熟悉设备,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师能够充分应用三种模式提供的优质资源和科学方法去上课,上好课。省、市、县、学校都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要采取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特别重视推广两网结合的经验,加强两网结合管理的培训。要选派优秀教师到基层去、到农村学校去,强化针对学校和教师特点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要定期向上级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程进展情况。要建立和实行远程教育工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部门、相关人员、项目学校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均能按时、高质量完成。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或利用工程建设谋取私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同志们,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惠及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务实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扎实工作,确保完成任务,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的综合作用,提高我省农村教育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