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暨“三新工程”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三新工程”,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去年以来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调度、部署。今天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会、调度会,也是一次总结交流、加压鼓劲的动员会。刚才,对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三新工程”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各区(市)汇报了各自的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打算。希望大家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全面完成今年的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危房改造和“三新工程”的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在各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特别是去年又实施了农村中小学“三新工程”。截止去年底,已累计完成危房改造投资1.5亿元,新建校舍25万m2;完成“三新工程”投资1200万元,新购课桌凳16.7万套,新购讲台5100张,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的安全压力,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为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公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我市校舍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改善办学条件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二是一些地方对危房改造、“三新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存在漏查、漏报、压报问题,给政府决策和推动工作造成被动。三是一些学校还在违规使用D级危房,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危改项目学校工期一拖再拖,迟迟不能完工,学生只好长期借民房上课,师生和群众反映强烈。上述问题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近一个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作出了重要部署。去年年底,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也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问题特别是农村教育问题成了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现教育工作重心下移,全力支持农村教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地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三新工程”等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千方百计加快建设步伐
一要明确目标。按照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各区(市)工作实际,2006年应拆除D级危房5万m2;需投资4400万元,改造市级监控新建校舍8.7万m2,新购课桌凳12万套;滕州市、薛城区要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台儿庄、山亭区也要力争通过。这些指标和任务已经分解下达到了区(市),并已纳入对区(市)政府的总体目标考核。各区(市)也要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明确到人到事,真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加快进度。按照规划,今年的“三新工程”应是“扫尾工程”。但现在看任务仍较重,特别是山亭区和滕州市。按照市政府要求,凡2005年开工建设、目前尚未完工的项目学校,必须在8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列入2006年目标的其他项目学校,必须尽快开工,最迟在12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可以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区(市)要按照本次会议的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倒排工期,落实资金,统一招标,确保10月底前按时高质量完成“三新工程”任务。市有关部门要加强调度,定期进行通报,绝不允许任何项目学校拖延工期。
三要积极创建“实验教学普及县”。创建“实验教学普及县”是继“普九”之后,加强农村中小学内部设施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的一项区域性推进学校建设的重要工程。借此机会,我在这里一并讲一下。目前,全省已有47个县(市)、区通过了省级验收,其中包括我市的市中区和峄城区。今年全省还将有一大批县(市)、区申报省级验收。对这项工作,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不仅将其写入了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而且作为今年教育工作的几项重点之一,准备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各区(市)要认清形势,全力以赴,以创促建。市中区、峄城区要抓巩固、抓整改、抓完善;滕州市、薛城区要确保年内通过省验收;台儿庄区、山亭区也要全力争取年内通过省验收,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新跨越。
四要加大筹资力度。抓好危房改造、“三新工程”、“实验教学普及县”等工作,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各区(市)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政府财政投资比例和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台儿庄区财政状况并不宽松,但今年区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危房改造的政府投入,首批启动资金300万元已根据工程进度划拨到了项目学校,有效推动了全区的危房改造工作。另一方面要多渠道筹资,通过实行区(市)、乡镇分担、动员社会各界捐资、置换旧校址、减免建设手续费、机关、企事业单位与项目学校“结对帮扶”等方式,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滕州市为危房改造建立了“绿色通道”,建设、规划、质检等部门对危房改造工程实行了优先优惠,做到了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特事特办。为支持危房改造、“三新工程”,今年市财政安排350万元用于危房改造,中央、省还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危房改造进行补助。同时,省、市还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三新工程”。但由于资金数量有限,而且省里的资金要到四季度才能到位,因此各级不要存在“等、靠”思想,要抓紧开展工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危房改造、“三新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全力保证建设质量
一要严格标准。危房改造是一项事关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超前。对于新建校舍,有条件的地方要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预留空间,成为全市学校的亮点。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新建校舍使用寿命达到50年以上的规定,决不允许因经济暂时困难而降低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更不允许出现“豆腐渣”工程。同时要做好危房改造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结合文章,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要层层建立工程质量责任体系,严格项目学校的报建审批。认真实行工程招标和工程监理,严格工程验收,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凡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二要认真监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明确工作责任,进行全程监督。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纠正,绝不含糊。坚持和完善“双线”督查机制,必要时请各级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专项督查,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工作中疏于管理、监管不力,导致质量问题的,要坚决严肃查处,确保好事办好。
三要强化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同志,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投入,管理就是效益”的思想,坚持建管并举,切实抓好校舍等各类设施的维护管理。切实承担起管理的责任,做到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最大限度地延长校产设施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的综合效益。
四要加强领导。危房改造、“三新工程”和创建“实验教学普及县”等工作,是惠及广大农村群众的“民心工程”,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各级政府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真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区(市)政府的分管同志,一定要把工作目标任务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向主要领导汇报清楚,争取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各级教育、计划、财政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实行政策和财力倾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同志们,全面做好今年的危房改造、“三新工程”、“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意义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希望各级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期实现危房改造、“三新工程”和“实验教学普及县”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