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市实验学校选配的都是最优秀的教师,孩子们能来这里上学真是太幸福啦!”今年9月1日,处于新城区的市实验学校如期开学。笔者在该校看到,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三三两两兴高采烈地陆续走进教室,迎接他们的教师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校园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
“选配优秀师资,提升新城人气”
作为我市新城区迅速崛起的一所年轻的学校,市实验学校自去年10月份开建之初便受到众人的瞩目。特别是在教师队伍选配上,更是引起市政府领导的关注。
今年5月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在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曾指出:“把新城做靓,要向教育要人气。只要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到新城,把全市最好的师资力量配备到市实验学校,就不怕人气上不来。”
“在教师的选配上,我们除面向全市选拔优秀的学校管理人员充实到管理岗位外,一方面从枣庄十五中、市立新小学选聘了8名大多获得过市级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称号或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以上奖励,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青年教师们组建起第一批师资队伍。”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另一方面又从今年招考的70名高校优秀毕业生中,遴选了17名教师充实到学校。这些,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核心力量。
“优秀”二字并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的,其背后往往带给人更多更大的压力。山东省教学能手、原枣庄十五中西校教导处副主任王红,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8个年头的原市立新小学教师张芳,尽管此前课堂上教得如鱼如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面对领导的要求、家长的期盼,她们那充满自信而又自豪的脸上,隐约可见一丝忧虑。
年轻教师唱“主角”,每人都有“风格”
走进市实验学校,空气中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气息。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所学校“年轻”,更重要的是教师们是一群充满青春朝气、极富战斗力的队伍。除一人稍稍大点外,最小的才23岁,平均年龄不过30周岁。不过,在教育教学上,她们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孙丽,虽然工作只有10年,在英语教学上却很有一套。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学习”英语进入到“享受”英语的境界。短短几年里,孙丽就成长为优秀班主任、枣庄市首批课改标兵。
“这里是教学楼,在它周围种上花、树后,我们的学校就会变成美丽的花园。”领着孩子们熟悉环境的孔祥艳老师,边解说边用手描绘着,激情十足。她把激情作为承载课堂的骨架。因此,课堂上孔祥艳总要让自己先“舞”起来,用激情的手势释放着被景物感动的心情,进而让学会“舞”动,感到学习不再寂寞。
“静以思之。”——这是王国栋老师总结出的语文学习方法。所以,当学生静下心时,他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解读,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这一适合自己学生、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学校的认可。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枯燥无味,但在于波、张钰两位的理念中,教师除了需要宽容和爱心外,就要对学生的点滴成功给予赞美,及时鼓舞。 于波结合学科特点,采取“先试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策略,并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体现“三主一辅”的原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而张老师在教学中逐步形成语言清新、方法灵活、关注学生的教学风格,也呈现出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的生动局面。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好评如潮。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城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经过市实验学校的教师们的辛勤努力,教育之果一定会早日收获。 (胡乐彪 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