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记录主人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逐渐成熟而坚强起来,并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收获幸福,并体现勤劳、善良、宽容、孝顺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长篇小说——《木槿花开》,日前已由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小说的作者是中学高级教师,市市中区君山路小学校长王秀敏。
《木槿花开》一书共36万余字,为作者将应酬、娱乐的时间挤出来,历时半年创作而成。
先贬后褒 爱人成首位读者
去年春天,王秀敏回老家给二叔送葬。重返故土,触景生情,看自己华发早生,念先人恍如隔世,旧事如在眼前,她内心深处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也就是在那时起,王秀敏内心就产生了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寻找一位“知己”,将自己几十年来的情感宣泄出来,缅怀先辈,感悟生命。但考虑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此事便“搁浅”了。
今年寒假期间,她旧念重燃,把创作这一想法告诉了爱人。没想到,得到的却是他的反对。爱人不支持,一是考虑王秀敏白天劳累一天,夜晚再伏案创作身体吃不消;再一个就是认为她一个师范毕业生,没有多少文学功底,动起了写长篇的念头有些自不量力。
“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面对爱人的“挑战”,王秀敏没有退缩,毅然决然地开始自己的创作。
一开始,当王秀敏静心写书时,爱人会故意把电视声音调大或没话找话,善意进行干扰。但她不为所动,乐此不疲,忙于创作。没多长时间,当王秀敏的书稿写成厚厚一沓,爱人想看看到底写了些啥东西,并想为自己的看法找到依据时,没料到当初的反对态度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王秀敏写的小说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朴素的语言却倾诉着真情;没有曲折出乎意料的情节,而细腻的细节描写却打动着人心;没有刻意的褒贬时代与人物,而每个人物的身上无不明显地打下了时代的烙印。
爱人被深深地打动了。每当妻子工作时,他总是帮其端茶倒水,关怀倍至,有时甚至还提出一些想法与看法,丈夫俨然成为小说的第一位忠实读者。小说成稿后,又是丈夫鼓励她把书出版发行。
书成绣梓 引来熟人惊呼一片
今年8月份,当同事、朋友们看到《木槿花开》时,无不露出惊讶之色。因为他们都知道,王秀敏在工作上可谓是“拼命三郎”。日常繁忙的工作,她怎么可能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创作出这部长篇小说。
面对质疑,王秀敏平静地回答:天道酬勤。据了解,创作期间,她没有占用一分钟的工作时间,而是把别人应酬、娱乐的时间,全部都用在了写书上。
有人问她,你平时工作这么繁忙,怎么想起创作小说?她总是说:“我创作小说其实不是为发表,只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当我与文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时,我感到的不是劳累,而是一种收获和享受,一种精神上的极度满足”。
据了解,此书是王秀敏用一种怀旧的情感、感恩的真情、清淡如水的语言,真实叙述发生在主人公木槿身上朴实无华、波澜不惊的故事,强调只有敢于同命运斗争,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读来琅琅上口,给人富以启迪。
眼下,王秀敏已把创作当成寻求心灵知己的途径,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路上一道辙》正在构思与创作中,明年有望与读者见面。
(白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