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妈妈”在辅导自己的“孩子”。
枣庄学院的大学生牵手留守儿童。
留守学生通过“亲情电话”向父母汇报学习成绩。
“自从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后,老师更加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常常带我们出去游玩儿。平时在家享受不到的爱,在这里获得了,我真的很开心!”这是山东省滕州市华晨育才学校学生刘悦给父母信中写到的感受。
在华晨育才学校的1000余名学生中,有近半数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远离父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缺少家庭的亲情和教育,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使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呵护和关爱,该校在设立留守儿童教育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起留守儿童托管班,积极倡导教师与孩子结成对子,现已有60余名教师与留守儿童组建了“亲情家庭”,学校还为每个家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档案,记录着留守儿童的成长和点滴进步。
教师作为这个家庭的家长,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与家庭中的每个孩子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周进行一次谈话和交心;每月为孩子们开通一次亲情热线电话和电脑视频,让他们与远在外乡务工的父母沟通情感,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每季度开展一次家庭总结;每学期各个家庭要组织一次聚会,增强大家的凝聚力;每年为留守儿童举办一次生日活动等。
学校在课余和节假日中为“亲情家庭”开放图书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媒体放映室等场所,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
目前,滕州市华晨育才学校建立的留守儿童托管班,已赢得了当地有关部门肯定,并在全市开展以学校为依托,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进一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网络的工作合力,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氛围。
(胡乐彪 张建广 胡杰 摄影报道)
民警为留守儿童郊游护航。
医务人员定期到校为孩子们体检。
师生同包饺子,“亲情家庭”其乐融融。
留守学生与“代理家长”共度假日。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