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异彩纷呈,新学期伊始,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小学几经酝酿、多番研讨、精心设计的“校本课程”——家政课终于正式开课了。该课以生活教育理念为主线,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办学宗旨;以家政礼仪、家政社交、家居生活、家务劳动、家庭美食、家庭美化等内容建立家政教育实践体系。将生活教育搬进校园,使生活教育课程化,又把活动移入生活实践,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丰富孩子们的在校生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尝试,领悟做人的道理,学练做事的本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这是学校开设该门课程的初衷。
谈到家政课的开设,该校苏鹏校长说:“现在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收拾、整理等生活技能较差,自信心不强、性格偏激是他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学校开设家政课应作广义理解,不光要教会学生心灵手巧、收拾物品、自我整理,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体验家长的辛劳,改变生活依赖习惯。还要教他们与家人相处的艺术。开设家政课就是让学生更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交流、学会感受。有调查数据显示:六成学生没有或很少做家务,而26%的父母很少甚至从不让孩子做家务,但是7成以上学生表示对家务事比较感兴趣。”曾几何时,研究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出国要带着母亲,否则活不下去;有些女孩子进大学校门独立生活啦,却连楼也下不了,因为不会系鞋带...... 这样的新闻不绝于耳,“高分低能”简直就成了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典范。
为把这门校本课程真正落实到位,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建立了高标准的多功能家政活动室:配备了家政活动操作台,购买了全套的厨房用具、木工用具和电工用具等操作用具;开发了家政活动课实践基地;调整了统一的上课时间安排表、教学计划表、活动记录表、学生表现评价表,一应俱全。苏鹏校长和分管褚福涛校长亲自主抓教学业务。每周一节课,各年级集体备课统一教研,校长带领分管学科主任亲自深入教研一线指导。每上一节课,要提前一周把备课内容、所需用具、学生自带的物品等上报学校,学校批准之后才能上课;每一项家政活动都进行了精细安排:完成目标、责任教师、上课地点、活动内容、实施方法、联系方式、上课守则、活动规则等等。细化到什么时候要穿围裙,帽子或者头巾,剪短指甲,用一次性塑料卫生手套等。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学校努力拓宽家政课范围,聘请有特长的家长义务当我们的家政教师,把家政理财课,家政礼仪课引入课堂,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和实际劳动,举行丰富多彩的家政比赛、作品展示活动。同时制订了完善的评价标准,根据教师课堂教学成绩、家政比赛中学生获奖情况等按等级记入教师个人档案。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每次上完家政课,都会布置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回家去做,家长做出日常评价,最后由老师每月统计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再综合评定出“家政小助手”、“家政小巧手”、“家政小能手”等措施,通过以上举措使家政课真正落到实处。
从教师的备课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备课内容既灵活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首先让学生明白家政课的意义,知道家政课不能仅仅是一时的兴趣而为,上课的内容除了了解厨房的卫生常识、学会洗刷餐具、茶具,会摘莱、洗菜、淘米,学会安全使用炉具,能热饭菜,会整理房间;初步学会安全用电常识,学习一些最基本的腌泡菜、包饺子、针织、刺绣、编织、如何做丝袜娃娃、勾围巾、刺十字绣等内容,还把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传统民族文化列入家庭美化教学内容当中,形成校本课程民族文化教育的支撑点,独具特色。所有这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手工活都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课程。在这一特殊课堂上,掀开的将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篇章。
家政功能室迎来的第一批主人是一年级小朋友,第一次到家政多功能室上课的同学既激动又兴奋。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年级洗红领巾和自己的小手绢,学生学会了用多少水,配多少洗衣粉,如何搓洗等技巧,还学会了怎样即节约水和洗衣粉又追求干净的学问,学生们积极性很高。而在整理书包时,针对学生的特点就包括找出课本并排序等内容,这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家政课了,它还包括学生如何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类整理物品,反映的是学科知识的交叉,是个复杂的操作过程了……。
三年级学生的淘米煮饭,如何把不同米中的小沙粒挑出来,如何清除掉不同米中的米壳,学生做的是那么的认真细致,令人感叹。特别是你看到他们擦皮鞋的样子,有的带着手套,有的手上套着塑料袋,还有的手上套着袜子,一手拿着皮鞋,一手边涂鞋油边擦试的专心样子,更是令人赞叹孩子们的“事业”心。
四年级学生的钉扣子,那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费劲的穿针引线,让人联想孩子们不是在缝扣子,而是在织着希望。
五年级学生的水果沙拉,每一名学生身上系着围裙,手上带着食品手套,头上都戴着一个自己亲手制作的厨师帽,上面还写着“食神”、“满口香”、“一品香”、“快乐活厨师”等字样,再配上一些图案、花边等显得非常神气。而他们用自带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做出来的水果沙拉,各式各样,雕刻别至,色香味俱全。谁能说未来的全国厨师冠军不会在他们中产生呢?第一次做下来,同学们收获颇多。有的小组虽然在做的过程中经历了艰辛,做的质量没有厨师们做得好,但他们终于尝到了自食其力的甜蜜和成功的喜悦,学到一些生活技能。一位正在“大展身手”的同学告诉记者:“第一次吃自己做的菜,感觉真好!”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中,透露出的是劳动所换来的快乐。
六年级学生的包饺子,包水饺对于中国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学问,而是一种生活技能。上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汇报自己关于水饺的相关知识。老师先简单讲解了包水饺的“和面—调馅—包制—下锅”等环节中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给学生示范了和面、调馅(课前备好原料)、擀皮、包制的方法。“少夹点馅,要放在饺子皮的中间,然后把饺子皮叠起来,中间部位先捏住,再把两边一捏一夹就好了。”学生们在老师的示范下,认真地学包饺子。每组发一份工作单,上面是制作的主要原料、配料数量以及制作流程。接着学生就开始动手按组进行操作。顿时整个家政室“热闹”起来,几组学生身着围裙在工作台前忙碌。和面的,剁葱姜的,擀面皮的,不过在开始包饺子时,不是这边包不好,就是那边有个小洞洞,要不就是馅太少,扁扁的,有的学生和面时掌握不住水和面的比例,搞得面团一塌糊涂;有的学生擀出的皮子形态各异,圆形的却不多;有的学生包出的水饺也是千奇百怪。看着他们笨拙而又认真的样子,真是可爱。……教师不停地来回在各个小组巡视指导,现场示范。看着他们亲手包出的一盘盘水饺,脸上洋溢着的那份成就感别提多神气了。
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很强,包出的水饺已经有模有样了。而且他们不拘泥于老师教给的方法,在操作的时候会不断创新,加上自己的创意。有的学生还用叉子压出水饺花边,有的学生直接把水饺皮放在他们带的做水饺容器里,然后在皮子里放上馅儿,两边一合,水饺就出来了。虽然样子不太好看,但是已经符合水饺的一般特点了。整个过程学生们兴趣盎然,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还能享受到童年“过家家”的乐趣。家政课的功能虽然不是“过家家”,但从发挥孩子们动手模仿的天性而言,快乐的性质岂不一样
“将铁丝圈成一个扇形,将铁丝固定好,然后蒙上一层薄薄的丝袜……”这是五年级的学生聚集在家政教室,正聚精会神地跟着家政老师学用废弃的铁丝、丝袜做布娃娃。老师坐在学生中间,边讲授边示范,学生则跟着模仿,先用铁丝做布娃娃的边框,然后再蒙上丝袜修饰一下。
“中国结的编织要讲求整体美,不仅用线要得当,而且结形要匀称……”这是六(2)的学生正聚精会神地跟着家政老师学用五彩的丝线编织中国传统吉祥物——中国结。其中一个学生还说,我得好好学会,然后回家学就做妈妈的小老师,教会妈妈怎么做中国结。
教学做丝网花、十字绣、串珠包、包粽子、包饺子,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生动有趣的家政课很受学生欢迎。今年三八节,孩子们向妈妈送上了精心制作的丝网花,令家长感动不已。
……
身临其境地看着这一节节丰富多彩的家政课,看着孩子们在课堂上得到精神的放松,我们又在进行着理性的思考:虽然学校为学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大餐,但是如果学生自己不愿意从中吸收营养,那么家政课就无法实现美好的初衷;有的家长虽然也热衷于看到学生在学习家政课之后的改变,但是却并不热衷于在家里给学生适当的辅导和实践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家庭中,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往往并不专门向孩子教授家政知识和经验。
家政教育任重而道远,让学生幸福的生活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通过生活教育、活动体验、拓展实践等途径进行家政教育活动,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既优化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光明路小学将在这条素质教育的阳光大道上深入、扎实、执着前行!
(褚福涛 宋堂军 金殿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