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职业中专随着市政府着力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城市名片活动的开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围绕发展旅游产业、生态观光农业、打造鲁南煤化工基地等新兴专业的设置方面狠下调研功夫,在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制度的创新中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一是在教学管理上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新办法,坚定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自2007年开始,积极推行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化、教育科研校本化和教学过程精细化,重点抓好课程统整、单元教学设计和打造精品课堂等三项工作。以培养能力为突破口,钻研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经过三年的努力,以《车工技能训练教程》为代表的系列校本教材,逐步在校本课程中投入使用。
二是重点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成长。实施“名师培养”和“青蓝工程”,相继出台《校级名师评选及奖励办法》等相关激励政策,建立校本科研机制,校本课题、岗位教研、研究性工作已成为专业化教师团队建设的常规制度。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锻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进步。近两年,学校先后选派22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省、市级优质课获奖49人次。有2项研究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2人获个人成果一等奖,7人获个人成果二等奖。
三是努力搞好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每年组织中专班学生到南京统宝电子有限公司、启基(昆山)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一个学期的带薪顶岗实习。通过工学交替,重点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教育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培养与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技能锻炼得到加强。在今年枣庄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学生获得22个单项一等奖和市级团体总分第一名。参加山东省技能大赛,有12名同学获得优秀级以上奖励,9名同学获得三等奖,3名同学获得二等奖。
四是以校企一体化建设为载体,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新机制。搞好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培训、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转移能力培训、技能劳动者岗位工作技能培训、在职人员的岗位专业能力培训、就业准入制度下的上岗前培训等七类社会培训。非学历教育培训人数每年都有稳定增长。成人高等教育的合作取得新突破,现设立高校成人教育函授站3个,实现每年招生500人的目标。
(陈超 刘新国朱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