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素质不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陈旧、传统教学观念还很有市场,特别是农村初中因学生辍学、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处境艰难生存困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
第一,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不仅是农村学生家长共同的呼声,也是提高我国亿万劳动者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将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第二,应切实改造好薄弱学校,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城乡之间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差距加剧了择校热现象和向城镇学校的不合理流动,以致使农村学校陷入了“校薄生越弱,生弱校越薄”的恶性循环的泥潭,努力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完成薄弱学校的改造任务。同时,要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现有教育资源,扭转择校趋势,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第三,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分数至上”、题海战术、精英教育,严重偏离了国家教育方针,忽略、放弃了大多数,制约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农村教育应树立全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在课堂主渠道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逐渐推行等级分制等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实施素质教育在农村应体现为实践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农村学校在这方面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实践能力不仅是对于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要创造就要有实践,尤其是实验。因此,现在一些学校倡导的“六个好”(写好字、读好书、扫好地、做好操、唱好歌、走好路)教育、“五个一”(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做一做)训练,以及有的学校考试采取动口、动笔、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还有的开展查字典、自制小学具、口头解答应用题、成语接力等比赛,都是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很好的体现和尝试。农村学校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农村学校还要加强学生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校校建立生产实验实习基地,在开展一些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一些初级的农研实验课题,使学生逐步受到艰苦创业、科学种田的启蒙教育,增强从小立志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市中区君山路小学 孟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