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在进行第四个主题《神奇的翅膀》的教学活动时,我们班的第四个“移动的书吧”(用废旧鞋盒制作放上书幼儿可以搬到任意一张桌子上读书)上,专门放置了搜集来的关于该主题的一些书刊。其中包括安徒生的一些童话,如丑小鸭、野天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那天,到上第一节课的时间了,有几个孩子从这个“书吧”里,每人拿了一本书,正饶有兴趣地谈论着:“你知道吗?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写的,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另一个孩子说:“美人鱼的故事也是呢。”他们仍然在谈论着,我很吃惊,就在前一天,我刚刚进行了丑小鸭的活动教学。在教学中,我只简单地介绍了丹麦作家安徒生以及他的部分作品,没想到孩子记住了,回家后还和父母交流了。我没有打扰他们,暂时扮演一个听众的角色,还特别推迟了上课时间,等他们的谈论遇到了困难争论着白雪公主也是安徒生童话时,我才加入进去,告诉他们,白雪公主是格林兄弟写的,属于格林童话。并笑着肯定了他们这次谈话,可以看得出他们很有成就感!在午睡前我又特意给孩子讲了安徒生的其他几个童话故事,还特意强调了丹麦作家安徒生,感觉效果不错。
教师经常会到幼儿中间和他们一起探究主题活动,并一起获得成功。这时,教师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是观察者和倾听者,了解幼儿在学习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推进活动的进程。对教师而言,还应该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一种操作智能上的对话,倾听他们的“童声”,感受他们的好奇,在游戏式的探索过程中,完成“严肃”的学习活动。
但是,在倾听“童声”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感到要判断幼儿行为的动因比较困难,因为许多教育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进程。那么什么时候抓住契机,介入幼儿的活动会比较合适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必须积极加入到幼儿的探索过程中去,成为幼儿发现过程中的共同参与者;其次,给予幼儿全心全意的关注,并采用各种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以作为推动主题活动开展的参考证据。
通过倾听“童声”,教师可以理解幼儿的生活;通过倾听“童声”,教师可以推动的探索。只有通过倾听“童声”,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里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
这种倾听童声的“策略”,对于很多白天工作很忙的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借鉴,您千万不要急于对孩子的活动下结论,或者干脆制止。您以朋友的身份静下心来,倾听“童声”,走进他们的心中。
(枣庄市实验幼儿园 韩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