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年级是学生形成习惯的起始阶段,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期,对他们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学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一年级的孩子的注意持久性较差,要他们像高年级学生那样认真地听讲40分钟很是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提问,认真思考,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其次是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信息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二、学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一年级起就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课堂上,我总是让学生“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相互补充、共同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慢慢养成的,当然要注意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易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和惧怕学习的心理。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学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完一课,我都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做题时要边做边检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提倡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
另外,在做作业时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书写要整洁,格式要规范。特别是低年级,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仅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我们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市中区实验小学 朱冬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