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象征着生命与希望。长期以来,市教育局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打造绿化校园”、“绿化校园星级评比”等校园绿化工作,积极倡导师生“爱绿、赏美”意识,许多学校在种植花草树木的同时,校园内设立了绿色环保专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教育,建立了环保监督岗等。学校内绿树成荫、绿草如茵,把校园点缀得非常美丽、让人陶醉,给同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在此基础上,为响应全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号召,进一步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品牌,市教育局又制定措施,扎实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打造绿色校园”工作。
开展“爱绿,护绿” 做好专项教育
广泛发动全市中小学生参与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以主题班会活动、团队活动、升旗仪式、知识竞赛、读书演讲、座谈讨论、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爱绿,护绿”专项教育活动,通过专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青少年学生爱护城市的环境,自觉保护城市景观、爱惜城市的花草、关心城市的绿化、美化,许多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做爱绿、护绿的文明小使者,积极参与园林城市创建,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爱绿、护绿和保护城市环境的责任意识。
创建星级学校 加强环境育人
近年来,市教育局在中小学中开展了环境育人星级学校评选工作,有力促进了中小学校园美化、绿化工作。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过程中,教育系统努力与创建环境育人星级学校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绿化、美化、园林化建设。
根据教育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做到四季有绿,常年有花,推动校园环境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强化环境管理 促进文化建设
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市教育系统注重加强校园环境的管理,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原则,把建设和管理相结合。通过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严格检查等方式,切实加强对校园花草树木、文化景观、教学设施的维护、养护和管理。从爱护环境、讲究卫生、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等细微处入手,开展绿地、花、草、树认领活动,争做护绿小卫士,营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浓郁氛围,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争取家长配合 营造宣传氛围
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市教育系统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倡议书活动,大力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推动创建工作向社会延伸,向纵深开展。广泛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校刊、网络、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宣传屏等宣传平台,采取制作专题节目、创建专栏、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并通过发放倡议书、致家长的一封信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教育和引导,进而辐射社会,提高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宣传员和践引者,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教师、群众参与宣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得到有力的结合,共同推动了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明确工作职责 确保顺利完成
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市教育系统提高认识,明确职责,确保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顺利完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根据《枣庄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职责,查找差距,迅速作出整改方案,确保了教育部门所承担的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完成,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走进校园,绿色已经成为校园的主色调,实实在在让人感触到绿色生态校园的魅力。花香,青草,绿树,一簇簇,一丛丛,风姿绰约;伴着学子们树下品读美文,真实体现了环境育人的场景;漫步在翠色相拥的校园,听琅琅书声、品甜甜歌韵,观绿树林荫、姹紫嫣红,使人流连忘返;校园里每天都演奏着绿色的青春之歌,洋溢着校园的文明之春。
(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