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教学的原本特性,让学生去说、去做,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舞台。
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呢?
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 新课标提出在课堂教学“共同体”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谓“双方”,指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不是单边的教或学,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谐合作的学习关系,将课堂变成学生求知、创新的舞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根据需要调整转变角色关系,在传授“是什么”
确立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关系
如何建立起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关系,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组织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出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1.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授知识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能力。2.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索,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3.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新旧知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个人经验和理论素养等,鼓励学生批判性地分析教材,研究问题,质疑解难,及时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认识、思考、发现结论的能力。4.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变讲授课为自学课、活动课、训练课、阅览课等,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把独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允许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所组成,不是由一个模式塑造出来的,有着自己的个性和差异。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研究学生的共同的年龄特征,更要了解研究学生不同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知道什么,需要什么,适宜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和手段,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学上我们提倡精心备课,就是要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和权利,心中装着学生,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滕州市南沙河镇崔庄小学 李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