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利用好这把金钥匙来服务于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书的绿洲,体验读书的愉悦,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会孩子渴望阅读比教他怎样阅读更重要”,因为有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阅读,有兴趣才能坚持不懈地阅读,有兴趣才可能形成阅读习惯。
一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有好的阅读兴趣,就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学校建好班级图书角,让每个孩子带2本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好书,真正让图书角发挥应有的价值。利用班级展示板,开展“每周一书”活动。每周让一个学生推荐一本好书。推荐时要介绍书的故事梗概,并简单写写推荐的理由。二是保证阅读时间。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三是在班级经常开展读书活动促进阅读,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四是重视家长的参与。提倡家长能带孩子到书店和孩子一起选购些思想内容健康、最适合孩子的课外读物,提倡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这样,在学生身边处处有好的读书氛围。那么阅读的兴趣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二、重视阅读的指导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文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
一是指导学生选择书籍。语文教师有责任推荐各种好书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读的书,充分汲取书中的养分。选择适合本学段学生的书、根据教学需要来指导。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达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
二是指导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阅读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如抄读法、精读法、浏览法、跳读法等等。
三是指导做读书笔记。读是积累,是吸收。可“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更好的吸收,教育学生根据自己读书自由选择写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像摘抄型、提纲型、读后感、评价型等等。
三、通过各种活动,督促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市立新小学 于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