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改革以往的那种“接受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应在课堂中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我们在进行《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习惯》这一课题实验研究时,也探究了如何培养学生与他人主动合作精神,具体做法是:
1.科学合理地分组
我们首先对各班同学进行全面地分析:分析他们的知识基础;分析他们的特长;分析他们的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书写能力,学习能力等等);分析他们的短处;分析他们的思想品质等。然后根据好、差学生均匀搭配,以四人为一小组。
2.科学合理地分工
四人为一小组。在小组当中,组织能力强者为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当中的每一次学习活动,并适当地引导本组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要协调好本组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还要推选出一位记录员,一位汇报员,一位督促员。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组织性的“小学习团”,并定期轮流上岗。
3.加强对学习小组的培养
以往我们对合作学习小组只注重了它的分工,而忽略了对小组当中每一岗位的培训。我们在对小组岗位成员培养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①组织每个小组制订出适应于自己小组的学习制度等;②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各个岗位成员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如:小组长:教会他们怎样组织每次学习活动,教会他们怎样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教会他们怎样去鼓励本小组的同学,培养他们要有“领头羊”的能力等;同时教师还要对其它岗位的成员进行培训(如:汇报员、督促员、记录员);③以班级为单位,每个星期评出本周的优秀合作小组并授予“优秀合作小组”的荣誉标志,以示鼓励。每堂课后评出最佳汇报员,每周评出优秀督促员和记录员等等,采取多样的激励小组主动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峄城坛山街道教委 李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