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有幸阅读了一本专门介绍通过扑克来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书--《CARD CAPERS? Developing Mathematics From Playing Cards》。这本书的每一课全是用扑克来学习数学的设计。远远超出了我们只是算算24点的内容,而且富有层次性,适合不同年级的孩子使用。
在最近的一次数学年会课中,我在执教《抛硬币》———可能性问题上,便将扑克牌巧妙的引入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奇特的扑克:
活动一:孩子们对于魔术充满了喜爱,利用扑克牌为孩子变魔术,从而大大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师:魔术无处不在,连我都可以为大家露上几手,怎么?不相信!
师:我请一位同学任意抽出一张牌,老师不用看,就可以很快的说出谜底!怎么样!相信吗?
师:老师向大家展示扑克牌,稍微一停顿便说道“一定是红桃A”。
师:怎么样,是吗?没看清是吗?那咱们另取一封牌(老师洗牌),谁来抽?老师依然可以猜出谜底。(重复刚才的游戏,可以提高难度,如:让学生的牌跑到第6张等等。老师依然可以猜出谜底“黑桃A”)。
师:大家还想要什么牌?
生:大王、2……
孩子们兴趣盎然,我进行了第二个活动。
活动二:我的魔术师:
孩子自己当魔术师。
利用手中老师准备的扑克牌,自己去当“小小魔术师。”看谁能猜出手中的扑克牌。
孩子们有了学习的欲望,我顺势进行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 魔术大揭秘:
(展示扑克牌,看到老师一封扑克牌全是红桃A,一封全是黑桃A,孩子们个个义愤填膺。)
生:“老师,你把扑克牌事先分开了!”
师:对,分开又怎么了?
一看老师怎么也不明白,学生急了!
生:“分开就知道红桃A、黑桃A放在哪里了!”
师:是呀,把手放在左边就一定能拿出红桃A,那要把手放在这边呢?
生:“一定能拿出黑桃A来!”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让我从里面拿出大王来,你认为老师能从这封扑克牌能拿出来吗?
生:“不可能!”(师紧接着板书“不可能”)
师:为什么不可能呀?
生:“那里面没有,当然不可能拿出来了。”
师:说的不错,瞧,现在我把这两副牌怎么样了?
师:任意抽一张牌,会出现什么情况?
所有的孩子立刻大声的喊了起来:“可能是红桃A,也可能是黑桃A。”
有的孩子甚至说道:“不可能是2”……
其实,扑克牌的利用还远不如此。在进行口算练习的时候,我也是经常的“扑克牌在手,计算题不愁!”利用扑克牌中的数字,我将其进行加、减、乘、除,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枣庄师范附属小学 张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