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克光 田中华 胡安锋
市中区建设路小学是市区两级政府投资,于199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所标准较高的国办城市小学,学校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占地面积30余亩。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03人。学校设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络中心及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等20余口专用教室。这些专用教室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按省一类标准配备了各种教学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2002年,学校通过了省规范化学校验收,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复验。
团结奋进的校领导班子
2010年,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每口教室配备了55英寸液晶电视和高标准数码视频展台;安装了覆盖整个校园的电子监控系统,初步实现了办公信息化、备课网络化、教学多媒体化。这些设施的投入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荣获“省规范化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省绿色学校”、“省交通安全教育示范化学校”、“省科普教育示范化学校”等几十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理念·文化
近年来, 建设路小学推出了包括《理念文化手册》、《环境规划手册》、《视觉识别手册》和《行为识别手册》等在内的学校文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围绕“创齐鲁一流名校,铸基础教育精品”的学校远景,坚持“以创新求特色,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办学特色上,实施“品味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的品牌战略,在德育品牌创建上,开展“雷锋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在育人模式上,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体系,努力践行“让学生享受教育,让教师体验幸福,让家长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和谐校园。
学生健美操展示活动
学校遵循“严、细、实、恒”的管理方针,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出了“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的管理理念,制定了《学校发展五年规划》、《教师培养三年计划》,力争在三年内跨入齐鲁一流名校的行列。
校园·书香
学校十分注重环境育人,为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对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等校园文化进行全新规化和设计,力图把校园、走廊、教室和办公室等都变成育人的场所。书香长廊,是建设路小学这本书中洋溢着浓浓书香的美妙绝伦的画卷。学校把教学楼的走廊建成了“书香长廊”。走廊左侧墙壁上是学生的涂鸦:学生读书的感受,新颖的读书方法、想象画等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右侧的墙壁上张贴的是装饰精美的国学经典:《宋词》、《元曲》、《历代名人家训》等。教学楼每一层的走廊里都放置了书橱和供学生读书的长椅。书香教室,是建设路小学这本书中浓墨重彩的华章。学校重视教室书香氛围的营造:教室的前面张贴着班训,后面张贴着班风,班级书橱更是一道别具的风景,精致的书橱里古今中外的书籍琳琅满目,整整齐齐。书香办公室,是建设路小学这本书中精美的诗篇。学校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全新的办公桌椅、设计独特的书柜,并且为教师免费订阅书报、购买教育理论书籍,书香气息非常浓厚。
2010年暑假,学校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设计制作了“雷锋精神长廊”、“操场运动长廊”、“一训三风理念墙”、“天地人和文化墙”等。优美的校园环境 浓郁的文化氛围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影响作用。
学校天地人和文化墙
课改·品牌
语文学科在低年级实施了“早认多识 大量积累”课堂教学改革。该项改革是从一年级起,利用三年的时间,让学生识记3000个常用字,完成小学六年的识字任务。在识字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背诵、积累。语文学科在中高年级实施了“集中识字 分课教学 适时拓展”课堂教学改革。该项改革着力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坚决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坚持少讲精讲,在轻松学完教材的同时,进行大量拓展阅读与积累,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3-4年级课内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5-6年级课内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20万字。为保证上述课改的顺利实施,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自编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分低、中、高年级三个读本。全校每周二的晨读时间为《国学经典诵读》诵读时间。学校全天候开放了阅览室,各班级开设了大阅读课,学生在这里可以尽情的阅读。另外,学校还和枣庄学院中文系联合创建了枣庄市第一个国学教育实践基地。目的是把国学经典请进课堂,把经典诵读请进学校,希望孩子们从进校门起就能够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从人生起步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圣贤的弟子,与圣贤为伍,与圣贤同行。
为引领教师、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活动。2010年4月,学校举办了第二届“校园读书节”暨 “小跳蚤书市”活动。新华社和中央人民政府网都刊发了这一消息。
作文教学,实施了“快速限时作文”课堂教学改革。该项改革目的是改变传统作文学生拖拉松散的写作习惯,教师脱离实际的盲目指导,费时费力,高耗低效的评改方法这一实际。通过近两年来对此项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基本上改变了学生“畏作文如畏虎”、写作速度慢及写作水平低下的局面,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预期目标。
数学学科,实施了“自主互助型”的课堂教学改革。该项改革的特征是“先学后教”。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教师只在导上下功夫,导的实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导的落脚点是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独立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德育·品牌
学校把德育和时代相结合,确立了以“弘扬雷锋精神、挖掘时代内涵”为核心的学校德育工作总体思路,逐步形成了以“雷锋精神进校园”主题的德育特色和品牌。学校自启动了“雷锋精神进校园”活动以来,始终重视榜样引领作用。先后有: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戴明章、虞仁昌、海军原副政委冷宽;雷锋班三任班长;著名作家高玉宝等知名人士20多人次到学校为师生作“弘扬雷锋精神”及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学校为每个班级的学生准备了8类优点储蓄卡,包括尊师爱幼卡、孝敬老人卡、助人为乐卡、团结他人卡、文明卡等,学生在哪方面表现突出,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卡。一个学期结束后再总结、评比,如此循环“储蓄”下去,真实地记录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养成过程。
2010年3月,“雷锋班”第一任班长张兴吉,“雷锋班”第二任班长庞春学,“雷锋班”第四任班长、枣庄市雷锋精神研究会曲建文等三位老人齐聚建设路小学,做了弘扬雷锋精神的报告。此次活动进一步凸显了学校的德育特色。
2010年10月,枣庄市承办了2010·枣庄“全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现场会”。作为此次现场会承办学校之一,建设路小学向与会代表展示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精神风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近年来学校开展“雷锋精神进校园”活动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与会代表对学校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自“雷锋精神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师生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感动校园人物。每年,学校都举行“十大感动校园教师”、“十大感动校园学生”人物评选活动。特别是来自台湾的小朋友杨芸瑄,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累计捐款达上万元。这些榜样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点评建设路小学的育人模式为:“榜样育人模式”。
特色·育人
2010年,学校各班级实现了网络、有线电视班班通。为拓宽育人渠道,挖掘育人资源,凸显学校的育人特色,学校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建立自己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电视节目采、编、播完全由学校教师自己完成。学校电视台能同时播放三套电视节目。目前,已经制作了十余期电视节目。通过有线电视,利用班会时间播放这些节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在节目制作过程,他们通过选拔、培训小播音员,小主持人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锻炼。
2010年9月初,学校成立了第二届家长委员会。学校把定做学生校服的事务全部交给了家长委员会,热心家长通过各方查找推荐了14种校服款式,家长委员会通过常委会议投票确定校服款式,邀请厂家,采取议标的形式确定面料,进行议价。在家长委员会的主持下,最终,学校为学生定做了一套(四件套)家长、学生、学校各方都满意的春秋季校服。邀请家长参与课程开发。家长中,不乏学者型人才,不乏各行各业中的专家。对于家校共建、共同育人来说,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育人资源。学校有选择地邀请部分专家型家长,走进学校的校园电视台,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专长,为学生录制专题节目,共同开发校本视频教材。目前,学校已经录制了包括:预防小学生踩踏事故、礼仪教育,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十余类专题节目。
学生在校园艺术节上表演节目
展望2011年,建设路小学将以创“省教学示范化学校”为契机,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创“省教育示范区”为契机,加大教学软硬件投入力度;以创“市教师发展示范化学校”为契机,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以创“市法治学校”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以成立新一届家长委员会为契机,拓宽育人渠道;以成立校园电视台为契机,创新育人方法;以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为契机,深化体育、艺术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