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的教育思想源于实践,他的这句话说明了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一个好的习惯的形成,需要我们做以下努力:
一、要对习惯有明确的认识
一个人的习惯是各方面的,好习惯是一笔终生受用的财富。一位德育专家说的好,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不清它的债务。”单就学习习惯就有:上课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听,仔细记的习惯;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整洁的习惯;做题不马虎的习惯;及时检查作业,并自觉订正的习惯;按时预习、复习的习惯;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勤反思的习惯;探究的习惯;联想的习惯等,都需要我们去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 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长身体、定性格的关键时期,可塑性非常强,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教师要研究学生心理,思考学生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课堂是学生的主战场,也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阵地,我们要把学习习惯培养当成教学的硬任务。通过一系列教学措施,强化习惯培养,养成训练要由浅入深,训练的要求应离学生的基础近一些,小一点,实一点,将要求细化或分解,形成序列。学习要求与习惯训练要求要紧密结合,有机渗透。例如读书习惯的培养可以在平时朗读课上进行,教师先范读,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思考,快读、跳读、抽读、分角色读,还要进行口齿清晰度的训练,优美句段的欣赏,并与课外阅读报刊相结合,长期训练,就会转化成能力,久而久之,就会转化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持之以恒,反复实践,形成定式
习惯的养成是具体的、微观的,它的养成要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教师要从细心、耐心、恒心上下功夫。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而且要经常、反复地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利用。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平时好做笔记,高考前一天看电视,一个评论家说了一句话,“物犹如此,人何能堪”,他认为很好,就记下了,结果第二天考试就用进了作文里去,并是点睛之笔。
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习惯,每人都有许多许多,有好习惯要我们去培养,坏习惯要我们去改正,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发现、多思考、多积累,留心挖掘,细心培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形成思维定势和稳定的行为倾向,求同存异,创造特色,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枣庄市第24中学 陈兴刚 褚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