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乐彪
日前,记者来到滕州市洪绪镇苗桥村采访,村民指着原来的村小学说:“ 这所小学现在不办了,村里的学生到苗庄小学上学了。现在的苗庄小学的教育教学条件比我们村里好多了。”记者赶到苗庄小学进行验证。只见教室宽敞、明亮,现代代的教学设备齐全,学生的学习条件比较优越。
“虽然离家稍远一些,但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我觉得上每节课都是一种享受。”见到记者,很多孩子骄傲地这样说道。这是滕州市近年来教育资源整合的有力佐证。
“大手笔”投入抒写新篇章
2007年底,滕州市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农村小学276处,教学点14处;农村中学36处。有的村小六个年级在校生仅有七八十人,这种多点分散式的办学格局,由于生源的逐年递减,导致了办学成本高、设备设施重复投入、专任教师配不齐,师资培训跟不上、教研交流不足、办学效益低下。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不利于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有人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因为它寄托了千万个家庭的希望和福祉。从这一点来说,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为重要。
因此,2007年底,滕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统筹兼顾,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滕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为确保合理布局,减少重复建设,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反复论证,制定出台了《2008年-2010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自此,滕州再次吹响了学校布局调整的集结号,教育资源整合的“战役”全面展开。与此同时,一系列难题也随之而来。
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需资金约1.28亿元,资金短缺的问题还不是主要的。重新调整布局学校,意味着一些孩子每天上学的路程将延长,群众不理解的工作最难做。
知难而进,方显奋进风采。市、局有关领导下定决心打好教育资源整合这场攻坚战。于是,布局调整妙招频出,高潮迭起。
为保障全市中小学资源整合工作顺利进行,该市通过采取安排专项资金、置换资产、动员全社会捐资助学、免除学校建设的有关配套费用等措施加大了投入力度。为寻求人民群众的理解,该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全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要意义,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三年来, 滕州市10个新建中小学校,86个改建项目全部完成。1.28亿元的“大手笔”投入,最真实最生动地展示了滕州市委、市政府推进教育资源整合的决心和力度。
“组合拳”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针对城区学校分布特点和城乡发展规划要求 ,该市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布局调整方案和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到 2010年底,新建农村小学9处,撤销合并107处,将全市农村小学数调整到169所;搬迁新建农村中学2处,撤销合并11处,全市农村普通初中数调整到 25 所。
为确保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该市政府每年都把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列入“十件实事”之一,市教育局也将其列入镇街教委办工作年度责任目标责任书,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还实行领导分工包片和科室人员包镇街的责任制,全力妥善解决处理好撤并学校教师分流安置和学生划片入学等问题。
滕州市教育局局长孙金存全面负责调整工作。3年下来,他几乎跑遍了村村校校,几乎每一个乡镇的校点布局调整方案,都亲自参与规划与监管。这种务实的作风、踏实的工作,最终保证所有项目学校调整完毕,为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现在,调整后的初中学校规模均在18个教学班以上,在校生达1000人以上;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个教学班,校生有300人左右。
记者看到,改造、调整后的中心校、村小,大多是花园式的学校。很多村小相继开设了英语课、电脑课,让孩子从读书的第一天,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这个梦想,在滕州变成了现实。
以滨湖镇古村中学为例,2010年暑假并入到滨湖中学。起初,许多学生家长持有怀疑的心态,认为两校都差不多。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他们发现,这里的老师比原来的老师教得好,学校各项条件也都不错。
“被撤并学校所在地的家长开始都心存疑虑,要让他们打消顾虑,就要在提高管理水平、教育水平上下功夫,群众切切实实觉得孩子比以前进步了,他们自然就放心了。”南沙河中学校长闫家泉说。
教育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学校布局的调整、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更是教育、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该市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教育振兴工程,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全力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进程。三年来,为71处学校,配备微机2600余台,投入约780万元。为200处学校,配备多媒体设备510余套,投入约765万元。大力实施仪器更新工程,为40处初中、190处小学配备教学仪器,累计投入1185万元,全市规划保留学校仪器配备达到国家配备标准。
——实行教研协作区制度,推行教师城乡双向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年时间,通过布局调整共节约教师908人,使全市的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迅速提高,为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