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上学时,我很粗心,“×”号经常是作业本上的“常客”,“?”号在作业本上也是经常见到。因而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指责,可就是改不了这个毛病。到了五年级,新调来一位班主任———刘晶云老师,她批改作业时除了认真外,用的符号“\”也与众不同,令人深思。用她的话说叫“让错号变对号 ”。她说:“给学生的作业打‘×’等于给作业判了‘死刑’,让学生伤感,失去自尊;‘?’号虽然是‘死缓’,可改后还是说明作业曾经有错,学生看了之后内心也不好受。如果用‘\’号,等学生改过来了,重新批改时,把对号的右半部‘/’画上,使期待改错号成为‘√’号。作业本上记载着的是,学生的每次学习都是成功的。”
在刘老师“让错号变对号 ”的作用下,我找到了战胜自我的信心和力量,产生了成功的渴望,激发了成功的潜能,从此,我做作业不但专注、认真,错误少了,而且心里轻松、快乐、有兴趣,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快。
如今,我也是一位老师了,回想起刘老师的做法很是佩服。是啊,“×”号是彻底的否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对学生成绩的野蛮抹杀,自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号虽然温和,给学生留下商量的余地,但即使学生把错的改正确了,也在作业本上留下了“伤痕”。这都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刘老师的这种做法正是与现在素质教育提倡激励式评价,欣赏式评价的理念是相一致的,我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教育的温馨。
刘老师的让错号变对号,不仅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我从中汲取了一种教育的理念,对如今作为老师的我也将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薛城区北临城小学 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