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一课,为了引入新课,老师们常常在刚一开始上课时,就会给同学们演示 “沸水煮鱼”的实验。我听过许多教师执教这一课,当每次看到老师们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时,我都禁不住被那自由自在游泳的小金鱼所吸引。
上学期,我也执教了这一课。同样 ,我也准备了小金鱼,我也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沸水煮鱼”,但不同的是,我可爱的小金鱼被烫死了。
下课后,我找到了小金鱼被烫死的原因:我事先没有做一做这个实验,只凭自己的感觉认为实验可以成功。所以,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我犯了一个较大的错误。我选择了一个小型的平底烧瓶,而又选择了一个较大的金鱼,上课时我勉强把金鱼塞进瓶内。当瓶口里的水沸腾后,同学们也看到了金鱼在烧瓶底部快活地游动着,正当我想停止实验时,意外发生了,只见金鱼耐不住寂寞,一下子向瓶口窜去,由于瓶口小,而金鱼又较大,金鱼没有窜出去,而是被卡在了瓶口的沸水处,不一会,可爱的小金鱼便被烫死了。在学生的一片唏嘘声中,我只好草草地结束了这个实验,使得这节课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
我们知道,没有材料,就没有探究。材料引起学生思考,材料引领学生动手。如果学生没有充足的实验材料,将无法去实验自己的新想法,无法进行探究、研讨。所以,就小学科学课所研究的内容,学生所认识的对象,以及所使用的方法来看,我认为实验所需要的材料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准备,才能利于我们的探究。
1.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探究材料。如研究《水变热了》,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凉水、木屑)等。学生利用这些材料,便能自主地进行探究水是如何变热的。再如,学习《细胞》一课,教师只有给学生准备好可以观察的显微镜,才能便于学生进行探究。
2.实验材料由学生自己去准备。既能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对提高学生研究兴趣有帮助。也可以使材料丰富多彩,利于探究。
如教学《温度计的秘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秘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自制简易的温度计模型(里面装上不同的液体)。学生通过实验会发现,酒精、藿香正气水、口服液、牛奶、果汁、杏仁露、酱油、醋等液体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从而,探究出温度计的秘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3.实验材料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准备。
如研究《食物的营养》,教师可以准备滴管、碘酒、酒精灯等学生不易准备的材料,而更多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如馒头、面包这些面粉类食品,花生、芝麻、瘦肉、蛋白等食品。由于师生共同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学生在课堂上探究起来兴趣很高。
4.应该选择有结构的、恰当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探究,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如学习《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为了安全,在进行热气球实验时,我选择用蜡烛作热源,而由于蜡烛的热量不及酒精,所以,必须要恰当地选择塑料袋。上课时,我选择那种比较薄的不太大的保鲜袋,效果非常好。而学生从自家带来的厚而大的塑料袋则效果不佳。所以,恰当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还能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亲自操作一下,找到实验中的不足,并做到心中有数。如做“沸水煮鱼”的实验时,如果我在上课前亲自做一做,就不会在课堂上发生因为“可爱的小金鱼被烫死了”,而让同学们感到婉惜、甚至怀疑热水上升道理的现象。如学习《沸腾》一课时,教师在课前也要亲自烧一杯水,记录一下要用多长时间,怎样进行改进,怎样才能合理地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通过教学《水变热了》一课,由“可爱的小金鱼被烫死了”:使我感觉到,作为科学教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我们会遇到许多实验,我们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同时,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地做一做实验,找到实验中不足并及时改进。这样,才能既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又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薛城区北临城小学 孙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