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里强调的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被人们认为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定能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就自己的上些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的互相尊重,尤其是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行为的宽容。有时候,教师提出一个很常规的问题,却被学生“歪曲”,这时,教师是讥讽甚至挖苦、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让其下次不敢轻易举手回答。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疏通,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有兴趣地探究问题。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使学生能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学会欣赏学生、鼓励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给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这样,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愉快、更积极的情绪,更加有兴趣地参与课堂中去。
二、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是否真的生动活泼,不仅表现在教学活动形式上(如学生回答问题人数的多少),更重要的还在于学生能否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十分注意教学民主,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要鼓励举手发问,对不同的意见要勇于争论,只要讲得有道理,都应给以肯定和表扬。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他们很难长久地对学习感兴趣。因此,要让其在整堂课中都趣味盎然,就应该把教和学的过程变成一个愉快的过程,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我在教学《雪儿》一课时,既有默读又有轻声读和朗读;既有速读又有慢读体会;既有表演读又有比赛读。读后还请学生上台表演“我”和“雪儿”,把它拍成“电影”等等。通过教法的灵活多变,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许多体验,又从中得到乐趣,学到了知识,展示了才华,整堂课学生学得不亦乐乎。
(峄城区阴平镇上郭小学 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