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就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许多老师或者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或者轻率为之、三言两语,让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引导作用也难以发挥出来。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教师要珍惜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把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去回味去咀嚼,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在实践中,笔者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平等交流,鼓励为主
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成长烦恼,心里秘密,上网经历,喜欢异性……在批改时,应民主沟通,努力深入学生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引导他们写作应循循善诱,与之平等交流,而不是以权威面孔对立否定或乱棒打死,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自觉性,直接影响学生下次的创作欲望。如: “表达不清,内容简单。”“不符合要求,重写!”“文章写得很平淡,像一杯白开水,无味!”等字眼,只能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甚至丧失自信心。对于学生作文,我们要善于找出其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下评语时要满怀深情,用饱蘸感情的语言,抒写对学生的期望、关怀和抚爱,让学生从中获取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二、有的放矢,评点到位
写些什么评语能够恰如其分?怎样写学生更能接受?怎样说更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热情?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特点的作文,怎样的评语才能避免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这些都需要教师绞尽脑汁,用心琢磨。绝大部分学生相当重视老师的评语,愿意按照老师的指点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在评语的撰写上要格外用心,看准问题,抓住关键,点明要害,指出方法。
有些老师为求简、求省工,不痛不痒,语义不明,甚至妄下断语。比如“本文结构完整,但层次不清” “应写得再具体些”“还可以”……层次有何混乱之处?怎么写才具体?“可以”是个什么程度?对学生来说,这都是需要指明的问题。那样的评语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看懂了不知如何修改,此外还会让学生失望,伴随而来的还有对教师责任心的怀疑。有针对性的评语能让学生警醒,给他们指点迷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而产生思索的冲击,并从中悟出修改之道,逐渐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评语幽默,富有文采
文明得体的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神领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有位同学写字总喜欢写特长的撇、捺、竖,很不整洁,老师评道:“看你的字还真累人,长枪短棒,刀光剑影,弄得人心惊肉跳,你能饶过你忠实的读者吗?”有一女生写字习惯写在格子线上,且不成行,老师评道:“请把字写在格子中间好吗?既不要上爬下坐,也不要左挪右占,请记住,侵略乃不义之举也。”如此等等,幽默中见师情,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了意见。有时还可以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代批语,如发现有抄袭之嫌的作文,就用上“似曾相识燕归来”,语言质朴自然的就用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出彩的评语本身就应该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妙笔生花,点石成金,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让学生满怀敬仰,又体贴知心,既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何乐而不为呢?
(市中区渴口中学 王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