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故事情境感染法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感染他们的言行,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一次,我给学生提醒每天要削好两枝铅笔带来,大部分学生做的很好,没有带来的学生却坐在位子上东看看,西看看,抠抠铅笔头。我就奇怪了,为什么不向同学借呢?接着我走向他们,鼓励他们向同学借,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不借给我的。”“为什么呢?”“他向我借东西时,我也没有借给他。”……问了几个学生,答案大同小异。我顺势给他们讲了一个《公鸡的脸红了》的故事,让他们懂得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二、身边事例引导法
在学生身边常会发生一些小事,这些小事也是很好的教育例子。一次,一个学生写字时,发现同桌占了他的桌子好大一块面积,他就拿起手中的笔向同桌刺去。结果同桌的手就给他刺出了血。面对全班学生,我有意夸大了事情的结果,让学生引以为戒,不能用尖利的东西刺他人,那是会发生严重后果的。同时教育学生要学会原谅他人无意的过失,同学间还应该做到团结友爱。
三、根据情况自创情境引导法
有时候学生的一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可又没有马上发生问题。如果就直接跟他们说不能怎样做,学生听了后,印象也是不深刻的。我就会自己编创情境来引导学生。比如,学生爱买小摊上的零食吃。特别是天气暖起来的时候,小店里的食物的质量也难以保证。为此,我就说某一天某某班的一位同学吃了小店里不卫生的食物,肚子痛得满头是汗,送到医院后,医生还要他住院呢!你们说惨不惨?接着再说说路边小摊上的食物有多不卫生,路边来来往往的汽车带起了浓浓的灰尘细沙,那些食物太不卫生,大家还是少吃为妙,能不吃最好。我们小朋友间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是懂事的好孩子。就这样,学生上了心,他们还会相互监督呢。
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班主任耐心地创设情境,就能让学生在宽容的环境下成长,并让他们很快地喜欢上这个新的学习环境,为以后的努力学习奠定基础。
(市中区光明路小学 王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