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课堂带来了很大变化,老师们对课改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都在用新的理念,实践新的课堂。曾经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使我们的课堂热闹非凡。记得,在一次学校的各学科优秀课展示活动中,一位数学老师听音乐课后,悄悄对我说:“你们的音乐课真热闹,有唱、有跳、有表演,还演小品,画画做手工,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是的,当前在许多音乐课中,综合表现活动占用了大量的音乐学习时间,喧宾夺主。面对这种“热闹、花哨”的现象,是一种好的势头还是一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教学行为呢?“热闹”之下,留给我们的是深刻还是浮躁?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在上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歌曲《嘀哩嘀哩》时,教师精心准备的音乐课件给孩子们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景象。而后组织学生学唱歌曲《嘀哩嘀哩》,由于这首歌曲学生们比较熟悉,所以教师简单的教唱两遍歌曲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想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
学生:跳舞、打击乐器伴奏、歌曲配图……老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好的提议,为了让同学们表演的更好,下面我们先做春天里的景物,作为道具好吗?
于是,将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剪刀、板纸、水彩、胶水等工具发给同学。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起来。教室里热闹极了,小组内的学生喋喋不休地讨论如何制作,有的学生高兴地在教室里穿梭。教师更是手忙脚乱,帮帮这个小组又帮帮那个小组,二十多分钟后,当孩子们终于完成了作品,要分组展示表演时,下课的铃声响了……
这位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值得我们学习,如让学生了解欣赏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但是,学生在课堂上花费了那么长的时间来制作表演的道具有无必要?既然是音乐课,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随着歌曲展开联想,引导他们如何用声音去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去体验不同的歌曲表现。从音乐的情感目标出发,通过学科的有机综合,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当我们观看完一堂堂热闹非凡的公开课、优质课后,我们是不是该在热闹的课堂上来个“深呼吸”,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牢牢把握新课程实质,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线,使音乐课堂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实的内涵;既有热闹活跃的气氛,又有安静聆听、静思默想的时刻,让浓浓的音乐自然的流淌在学生心间……
(薛城区南临城小学 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