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堂语文课需要使教与学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学带有积极性,也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掌握才能更灵活、更牢固,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语文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对语文科没有多大兴趣,导致成绩差。怎样才能改变这个局面呢?我认为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课堂上,尽量出些较容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语文也不是很难”的感慨,学生积极性高了,自信心有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增强了,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二、开端引趣,巧设悬念
小学高年级阶段很多课文思想性较浓,而其情节性较之低年级的课文,则缺乏了趣味性。因此,一些学生开始有厌学的情绪。围绕这一点,在备课时我充分利用故事情节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授《荔枝蜜》这篇课文时,我让同学读课文,结果很多学生无精打采。我便问道:“同学们,你们被蜜蜂蜇到过吗?”有两个同学举手,我便问他们:“你们俩喜欢蜜蜂吗?”摇头……我紧接着问:“那么本文的作者被蜜蜂蜇到过,为什么后来他由恨转变为爱呢?他又为什么会梦见自己竟然变成一只小蜜蜂了呢?他到底被蜜蜂的什么精神所感动了?如果读完课文,那么你就能知道原因了。说不定你们也会喜欢上这种小东西呢!”听完这段话后,好多学生带着疑问,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三、用课堂表演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高年级阶段课文较长很多学生学到一半就开始厌倦了,这样在分析课文时,就要时时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他们的主体作用。
讲《故乡》这篇课文时,分析到杨二嫂的形象有些学生就开始走神了。于是我突然高声问到:“同学们,你们想当演员吗?”有些学生似乎看出了我了用意只是笑,但大部分学生还蒙在鼓里,你瞧我,我瞅你,觉得莫名其妙。见机我笑了笑说:“今天,咱们就找人当回杨二嫂……”让学生再精读有关杨二嫂的段落,体会杨二嫂的性格特征,使得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活动之中,真正体现出了寓教于乐的优越性。
(山亭区凫城乡横岭小学 王宝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