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学校共享优质师资
——滕州市推行教师交流轮岗暨“县管校聘”工作侧记
□ 本报记者 胡乐彪 胡杰
近日,记者来到滕州市最偏远的鲁能滕州希望小学。学校教学楼里书声琅琅,操场上充满欢声笑语,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曾是一所连生存都成问题的‘困难校’,学生不愿来,老师留不住。”该市教体局局长刘金山介绍说,像这样“难以为继”的农村学校,3年前还有很多所。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特别是优质师资力量悬殊,引发学生择校。
为破解这一困局,该市针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及教学水平不均衡的实际,加快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步伐,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为实现教育公平夯实了基础。
实现“三个统筹”,彻底打破制约瓶颈
多年来,同工不同酬问题一直制约着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为此,该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着力破解这一瓶颈问题。
“在2016年10月将镇街教师工资和五险一金全部由市财政统筹发放的基础上,我们又于2018年9月将镇街教师的农村特岗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公务员医疗保险、退休教师住房补贴、取暖费等5项待遇,也全部纳入市财政统筹发放。”刘金山说。滕州市委研究决定,启动“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校长职级制和教师队伍建设3项改革,并完成了教师工资、编制和专业技术岗位的“三个统筹”。
2016年,该市核定编制10602个,同时,设立教师临时周转编制400个,用于解决总体超编但学科性、结构性缺员问题。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由教体局统筹使用,每年调配后报编办备案,并对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根据教育格局实际需求统筹调配。
2017年,市教体局联合市人社局,对全市中小学重新进行了岗位设置,提高了高、中级教师的岗位设置比例。其中,高级增加岗位882个、中级增加934个,并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实现“三个统筹”,特别是镇街教师工资待遇纳入市级财政统筹,成为该市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干劲和工作热情。
“学校人”变“系统人”, 让教师“活水”流起来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让师资队伍流动起来。基于这一认识,该市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的通知》,通过岗位设置、个人申请、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等环节,有序组织开展交流轮岗工作。
该市规定,所有交流轮岗教师接受派入与派出学校双重管理,以派入学校管理为主;实行“三评价一考核”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由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的对交流轮岗教师的评价活动,考核结果直接与其选拔任用、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等挂钩;对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发放交通补助。
龙泉小学副校长段长青主动交流到偏远的东郭镇汉瑞希望小学。该市城区学校有思想、有经验的管理干部和优秀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后,带动了农村学校的特色发展,促进了城乡均衡发展。
该市规定,凡城区学校新招考的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任教至少2学年。羊庄镇中心小学距离城区25公里,得益于“县管校聘”制度的实施,该校有20名教师是近年来从城区向乡村流动的教师。校长孔令明表示,学校位置偏远,优秀教师难引进,更难留下。“县管校聘”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师资均衡发展理念在乡村学校落地。
2018至2019学年度,该市义务教育学校县域内交流轮岗教师957人,镇域内交流轮岗教师459人,使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有力地促进了师资的科学合理配置。
城乡互融,做大做强优质教育“大蛋糕”
实行“县管校聘”制度以来,该市1.2万名中小学教师接受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城乡中小学教师集中交流轮岗,改变了教师“一所学校干到头、一个镇街到退休”的状况。
“实行‘县管校聘’制度以来,我市交流轮岗人员达1500人,占全市在编中小学教师的11%。”该局人事科科长纪彦君介绍说,城乡教师相互融合,为做大做强优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作为省特级教师、省教学能手,肖捷文交流轮岗到我校后,为我校带来一股新风。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东郭镇中心小学校长李晓辉深有感触地说,交流轮岗既能锻炼教师,也能培养干部,利校、利人、利己。
交流轮岗也使得薄弱学校教师有机会到名校取经,从而使一大批薄弱校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孙长春是东郭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交流到滕北中学后迅速成长。2018年,在枣庄市中小学德育课例展评活动中,他一举夺得语文课一等奖。今年返校后,他把自己在滕北中学的收获倾囊相授给本校教师。
如今,在滕州,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留在家门口的学校上学。“农村学校的硬件不比城里差,市里的好老师也都来了,为什么还要费心劳力地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呢?”张汪镇邓联小学学生家长王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