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教函字(2012)11号
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通知
各区(市)教育局、高新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提高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发展,经认真分析、研究,决定加强面向中小学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工作,现就此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重要性
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是指学校领导集体基于自身的权力职责、人格力量、专业素养,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效能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跨越发展的桥梁,也是中小学在现代信息社会所面临的新挑战,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学校领导力需要增加一系列新的要素: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与师生发展成长、信息化与办公自动化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等。
二、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目标
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重点着眼校长的信息化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领导面向信息化的课程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领导适应信息化和促进信息化的课程改革;
2.领导面向信息化的教学改革:以教学设计的丰富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领导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全面和健康地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领导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教师终身学习,着力提升教师团队学习力;
5.领导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学校的文化建设:营造有序、和谐、资源高效传递、充分共享的信息化文化准确定位学校的现状,科学制定信息化系统规划,预设学校的远景目标;
6.领导信息化投入的效益评估:关注学校信息化投入的效益,对教育信息化各系统要素和整体效益进行通盘考虑和全面评估。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保障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工作的实效
1.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工作。要将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作为校长研修的重要内容,鼓励校长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相关活动,并为校长参加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研修提供组织、时间上的便利条件。经费从培训经费中列支。
2.加强对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的考核,将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纳入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价方案,将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作为对学校校长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3.中小学校长应充分发展领导示范作用,正确认识信息化对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知识与技能、决策与规划、组织与运用、评估与发展、合作与交流、社会责任等方面引导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为教师做出示范。
4.采取多层次多模式研修方案,确保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工作的实效。
为培育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学校示范,我市启动了“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力争三年时间创建100所信息化化学校,从而引领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
为配合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学校”创建工作,从2012年起,市教育局将连续三年每年组织一期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校长研修班。研修班将整合国内大学和教育技术专业机构的培训资源,与各地信息化特色名校校长对话,通过专家学术报告、案例分析、参观交流、校长论坛与任务驱动、实践反思、现场会诊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研修。校长研修班与信息化学校创建同步,突出“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力求学以致用。
各区(市)应根据自身实际,配合“中小学信息化学校”创建工作,提出相应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校长研训方案,并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各年度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校长研修班通知另行下发。
二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