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 注重内涵 创新实践
努力开创集团化办学新局面
一、以专业建设为纽带,强化集团化办学的合作结合点
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作为发起单位、牵头学校如果没有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难以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我校以数控专业为纽带,着力强化集团化办学的合作结合点,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数控技术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
学校首先充分了解了集团内兄弟职校的发展动态,集团内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特别对企业对用人的数量与规格的需求做出了充分的调研,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我们把这些信息作为数控专业建设的第一手材料,依托企业需求做好专业规划。按照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原则,努力加强数控专业建设。学校紧跟当前集团化办学的新形势,通过不断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和实施名师工程,加快专业的建设步伐。
自2006年以来连续四届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均获得突出成绩。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我校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团队刘传国、巩晓光、王振东3人获得二等奖(全国第七名)、白清泉获数控车三等奖、宋宜振获数控铣优秀奖。
作为省资培训中心数控技术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学校已经承担起数控车、数控铣、电火花成型、线切割、数控加工中心全省师资培训的任务。截至目前,学校已培训了来自全省各地市的数控专业教师400多人次。
二、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搭建集团交流的大平台
数控技术职教集团是现代制造业人才荟萃的地方,同时由于集团“自愿”的性质,造成集团间结合较为“松散”。为解决好集团成员间合作不够密切的实际,我们把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个有效平台,为各大中小机械加工企业提供具有较强加工能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支持。
在薛城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打造与市驻地相适应的职教中心。按照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规划、建设了新校,投资1.2亿元,占地300亩,建筑面积7.12万平方米的新校建设工程已于2009年7月开工,明年暑期投入使用,目前,建筑面积5000平米的实训厂房即将封顶。
近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实训基地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实习实训水平。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800万余元建设了校内数控实训基地,配备了普通车床12台,数控车床12台,数控铣床6台以及台湾协鸿大型龙门加工中心1台,所有设备均为生产型机床,为集团内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加工创造了良好条件。2009、2010年连续两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备战全国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专业选手集训基地。
良好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支持获得了集团内企业家们的赞许,对学校办学实力、“订单式”培养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将企业需求的培训内容前移到学校的教学过程,把学校当成了企业“自己”的学校。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与我校就签订了“光机电班”订单式联合办学协议,根据公司需要的工种和技术要求,“量体裁衣”培养数控专业学生。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的开展,学校数控实训中心成为国家数控技术紧缺型人才实训基地,山东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近日,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千所示范校,总价值360万元的数控设备正在招标中。今年,学校省政府职业教育专项督导中,督导专家一致认为我校的数控实习实训条件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三、以多元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校企优质资源的互补
学校与企业有各自的经营理念与目标,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与理解有很大差异,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以推动彼此的发展成为校企集团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清晰把握好集团发展的多元化目标,学校成立了专门班子长期深入一线调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行业特点来定位本集团的多元发展方向。
(一)是校际合作、对接办学。学校与枣庄职业学院合作开设了高高级技工班。
(二)是校企合作、互利双赢。学校先后与校外20多家企业共建了实习基地,搭建了优势互补、双向服务、互利双赢的平台。一方面,企业在学校搭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平台。如与山东百灵中央空调有限公司签订了用人就业协议后,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在学校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企业进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学校在企业搭建学生实习平台。如山东源丰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与学校一起制定实习计划,指定技术人员做指导教师,校企双方实现了双赢。
(三)东西合作、对口支援。学校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单位”主动为西部地区服务。与甘肃、新疆及重庆忠县联系,为这些地区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学校已先后免费接纳了三批600多甘肃武威学生来我校就读,与重庆忠县建立了合作关系,近期,对口支援新疆的100名学生即将来校学习。
总之,我校对职教集团化的办学之路的探索,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当然,集团化办学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够。目前,集团还是一个以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为原则的非营利性、松散型联合体。部分理事企业对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认识不够,举步不前,致使集团化办学成了学校的事,总的来看运行的力度还不够大。
(二)是机制不活。当前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制度环境、体制结构、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集团化办学新形势的要求。企业虽然参与了,但具体不知道自己确实要做什么,怎么做,工作主动性、相互沟通、相互服务的意识较差。
(三)是缺乏研究。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生事物,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缺少对集团化办学进行更深入、更好、更新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