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性质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检查、评价义务教育初中学段教育教学质量、考查初中学生地理课程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和毕业的标准,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依据
1.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2.商务印书馆与星球地图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3.枣庄市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
三、命题原则
1、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兼顾能力的考查。
2、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的能力,突出地理学科的特色。
3、注重综合性与地域性,体现地理的学科特点。以区域为载体,力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规律,解释原因。
4、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体现课程理念。在引领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科能力的同时,力求体现人文性、科学性、生活性、趣味性、实用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着眼于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时事热点地理,引导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价值所在。
5、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注重过程与学生的体验,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去思考答题,在答题中感悟地理。
四、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结构 |
地球与地图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
比 例 |
约 15% |
约35 % |
约50 % |
(注:乡土地理暂时不列入2009年的考试范围。)
3.试卷题型结构
4.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
第Ⅰ卷 |
第Ⅱ卷 |
题型结构 |
选择题(单项) |
综合题(以读图分析题为主) |
题 量 |
25小题 |
4~5个题 |
分 值 |
每小题2分,共50分 |
共50分 |
备 注 |
采取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相匹配的形式,主观性试题力求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展示空间。 |
4.试卷难度结构
试题按其难度区分为容易题、较易题、中等题、较难题四个层次。难度分布采用易、中、难为7:2:1。
难度层次 |
难度值 |
难度分布 | |
易 |
容易题 |
0.90~0.75 |
40% |
较易题 |
0.75左右 |
30% | |
中 |
中等题 |
0.55左右 |
20% |
难 |
较难题 |
0.45~0.20 |
10% |
五、考试内容
知识板块 |
主要知识点及要求 |
一、地球与地球仪 |
1、知道地球的形状;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
2、会使用地球仪;知道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理解经度、纬度的分布及重要经纬线的地理意义;能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 |
3、能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能说出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应用“地球公转示意图”,说明北半球四季的变化;会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五带的划分。 | |
二、地图 |
1、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会用比例尺量算图上或实地距离;会用图例、注记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会绘制简单的平面图。 |
2、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基本的地形类型。 | |
3、能够根据日常生产、生活需要选择恰当的地图。 | |
三、海洋 与陆地 |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
2、知道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 |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 |
四、天气与气候 |
1、能用实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
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 |
3、理解气温日较差或年较差的概念,并且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或年较差。 | |
4、会判读等温线图;掌握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大小的关系;知道世界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 | |
5、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 |
6、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 |
7、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 |
8、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 |
五、居民 |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 |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 |
4、知道汉语、英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 |
5、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 |
6、知道人类居住地的基本类型。 | |
六、地区发展差异 |
1、 运用数据和实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
2、说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 |
七、认识大洲 |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强调运用地图说明位置的能力。) |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 |
3、运用有关资料说出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 |
4、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 |
八、认识地区 |
1、在地图上找到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如:东南亚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东南亚的范围组成;中东地区的范围组成;两极地区的范围。 |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 |
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如:东南亚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中东地区热带沙漠气候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因水而引发的冲突);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 | |
4、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如:中东地区石油的分布、产量、输出路线和目的地。 | |
5、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如:东南亚旅游优势:热带自然景观、宗教色彩的名胜古迹、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欧洲旅游优势:自然条件多种多样、灿烂的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 | |
6、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如:中东地区文化差异:各民族信仰的差异、主要的圣城。 | |
7、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资源;我国建立的南极考察站的名称及位置。 | |
九、认识国家 |
1、从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如:日本的领土构成;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但公认为欧洲国家;美国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独占一个大陆;巴西主要位于热带等。 |
2、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如:日本国土狭长,地形以山地为主,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印度地形、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 |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如:俄罗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 |
4、运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如: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 |
5、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如:俄罗斯的交通线路以铁路为主。 | |
6、举例说明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验和教训。如:巴西热带雨林的作用、面临的危机等。 | |
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概况。如:美国的人种构成、移民国家。 | |
8、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如:日本发达的经济和贸易;资源情况;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原材料的进口和工业产品的输出情况。 | |
9、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如:日本的文化特点:东西兼容。 | |
十、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 |
3、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行政区简称和行政中心。 | |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出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其人口政策。 | |
5、运用人口分布图(或人口密度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 |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 |
十一、中国的自然环境 |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知道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 |
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知道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了解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布。 | |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理解夏季风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 |
4、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 |
5、知道长江、黄河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 | |
十二、中国的自然资源 |
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 |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
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 |
5、运用资料,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及我们应树立的资源意识。 | |
十三、中国的经济发展 |
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 |
3、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运用地图准确找出我国的铁路干线及其经过的主要城市和铁路枢纽。 | |
4、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 |
十四、中国的地理差异 |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在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矿产等自然方面的差异。 | |
3、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主要影响。 | |
4、知道北京的位置和范围;熟悉北京的城市职能。 | |
5、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及煤炭基地的建设。 | |
6、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 |
7、知道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分析内地对港澳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 |
8、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