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领导力是目前新课改背景下校长必须具备的能力,课程领导也是校长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2004年秋,高中新课改首次在四省区实验。作为我国高中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这段历史无疑要留下一批校长引领学校课程变革的足迹
“新课改的理念看起来朴实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对于许多学校来说,新课改的路上其实泥潭重重,如果在这样的道路上不能细心谋划、精微作业,脚上就会沾满了泥,甚至陷入泥潭,而每一块泥都是一批学生人生成长路上的疤痕。”
作为第一批新课改试点学校的校长,从2004年4月起着手制订学校课改方案,到今年4月新课改各方面工作基本成形,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刘堃为了实现自己“脚上没有泥”的理想,为学校新课改已经“费尽心机”整整5年。
刘堃的课改前传
理念:在新课改前,学校许多自发的、零零碎碎的改革行动,为新课改的到来作了很好的铺垫,它体现的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是新课改根本性的动力。
刘堃外貌儒雅平和,但在内里其实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这种激情表现在他的工作上就是总爱不停地“瞎琢磨”、“搞动作”。
一位熟知他的朋友说,别人在工作上都是规规矩矩、安分守己,胆子小得很,而他却偏偏胆子大得很,爱闹腾事。
这种工作上的“习惯”,自然也被刘堃带到了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的工作中。1999年,他一掌舵山东省实验中学,就开始了接连不断的“动作”。
刘堃在学校的第一个大动作是分层次教学。当时正值学校大扩招,学校招生人数迅速增长,学生入校时学习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结合学校情况,刘堃提出了进行分层次教学改革的主张。
他认为,让学生在课程、教法、考试上整齐划一的平等是低级的平等,现代教育上的平等观是要照顾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个性差异,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好发展。按照教学要求,学校从高到低设置了A、B、C3个层次的教学班,由学生自主选择要“走”的教学班。学生作业、考试试题也按A、B、C分类,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对此,学校的钟红军老师很是津津乐道。她说,当时她班里有一个女孩子,平时成绩都是40多名,但在考试时她选了难度小一些的B类题,考了全班第11名,结果到了不分A、B、C的高考时,这个女孩还是考了第11名。
刘堃在艺术课上动的“手脚”是改过去艺术课教学“大锅饭”式为“自助餐”式。在原来美术欣赏课和音乐欣赏课的基础上,音乐类增设了形体训练、交谊舞入门、手风琴基础、声乐辅导等选修内容,美术类增设了实用美术、陶艺、黑白摄影基础、书法等选修内容,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自由选择。
刘堃还“痴迷”于对学生进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他的倡导下,学校搞起了京剧联欢会,请来相声大师马季作报告,开展了学习国学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报告会,春夏课间操时学生还练起了太极拳。
课改前的这些工作很零碎,但后来证实,这些零零碎碎的改革跟新课改的精神基本“气味相投”,所以刘堃在新课改政策出台后马上就有了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谋势,凝聚“课改空气”
理念:空气是生命的基本养料,没有“课改空气”,学校新课改的结局只能是成为怪胎或者中途窒息而死,而怎么制造空气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2004年,被确定为新课改试点校后,刘堃马上和学校的管理和教学骨干们凑在一起研究学校的新课改方案。
学校的团委书记王翔宇对此记得特别清楚,他说:“2004年4月我们开始研究学校的课改方案,刘堃校长带着我们很多老师一起讨论。大家都很兴奋,每天晚上很晚了都不愿回家,熬了不知道多少个晚上,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大家都觉得很完美的课改方案。”
“有了‘完美方案’,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非常高兴,还一起到学校旁边的小酒馆喝了酒。”
但刘堃后来拿着这个“完美方案”却怎么也没法排课,原来课改是从高一年级开始,而“完美方案”是按照整个高中阶段设计的。
“方案事件”让刘堃从刚接触课改时的狂热一下子冷静下来。他开始认真琢磨课改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和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为课改作准备”的长谈。
对于课改的推进,刘堃认为必须有一个“谋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让学校的全体员工都学习透新课改精神。对课程理念和课程方案的研究学习是推进课改的基础和先导,这种学习不仅是课改前期的一个必要行为,而且是随课改推进渐进提高的过程。
“古人说,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刘堃总结道,“校长必须谋划课改的‘势’,提升课改的‘战略空气’。”
刘堃将课改的学习分成了三步:
第一步学习被称作“了解型学习”,主要是了解熟悉新课程,包括了解新课改的背景、意义、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课改目标和要求,掌握课改的相关知识概念,为制订校本课程方案和课改实施作准备。
第二步学习是在新课改进行了半年至一年后,结合初步实践,再重新学习课改理论。这样就有了针对性,对理论的理解会更深刻,再把理念应用于实践,就多了些从容,他们将这一阶段称作“反思型学习”。
第三步则是当课改完成了一个周期,课改的各个部分基本试行以后,随其深入再从宏观层面对课改理念进行全面理解、系统准确的把握,可称为“专家型学习”。
为了“谋势”,凝聚“课改空气”,刘堃甚至把校长办公会都变了样。新的校长办公会第一项内容是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相当广泛,既有新课改的理论介绍,又有最新的教育模式及教学方法,还有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办公会的第二项内容是问题研究,分为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两部分。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内容。
钟红军老师说:“在我们学校,新课改精神和学校的新课改计划、方案,每一个老师都耳熟能详。刘校长每天利用一切机会把这些东西往我们脑子里‘灌’。”
新课改理念被刘堃拼命“灌”的结果是学校教师不分老少都对课改充满了热情。
“一次开全校大会,谈走班制,坐在我旁边的一个马上就要退休的老师拉住我的胳膊不放,一个劲儿地对我说学校下半年实行走班制的事。下半年,这位老师就要退休了,根本就参与不了,她竟然还那么关心。”钟红军说。
要求老师要懂,当然自己得更懂。王翔宇老师说:“在教育局组织的一次校长课改理念考试中,很多人都急得直挠头,刘校长不但得了满分,还第一个提前交了卷。”
寻找第一“落脚点”,重点爆破
理念:没有合适的“落脚点”,新课改的脚就很有可能一步踏进泥潭,让学校既找不到全面深入课改的自信,也不能创造良好的课改社会环境。
全校新课改的“空气”凝聚起来后,学校新课改的大体框架也搭了起来,刘堃开始寻找第一“落脚点”,重点突破。他认为,把握好主次关系,明确孰轻孰重、孰急孰缓,就能较顺利地使新课改纳入轨道,就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改在育人目标上的新变化,就会增强学生、教师及社会各界对新课改的信心,从而确保新课改的有序推进。
刘堃寻找到的第一“落脚点”,是“研究开设好新增领域和新增科目”,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被认为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具有独特的课程地位、培养目标和课程价值。应该说这门课程的开设质量如何直接反映了新课程实施是否真正入轨及其推进的程度。
刘堃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了“四个坚持”和“四个结合”的思路。
“四个坚持”是坚持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并重,坚持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结合,坚持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错时,坚持以政教处为领导、以教师为主导,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以任课教师为主体以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四个结合”是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与学校“实验学子”论坛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刘堃还专门制订了《关于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的实施方案》,对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活动组织、活动内容、学分认定等作了具体规定和说明,将社会实践内容分为校园实践、行业体验和游学天下三大类型,将社区服务分为公益活动、帮贫助困、宣传教育活动三大类型。
刘堃的思路完全是因“校”制宜,这让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举成功。在一次面向4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你认为我校课程实施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的回答中,“社会实践开展得丰富多彩”被排在了第一位。家长们对此也很是认可。
刘堃说,新课程改革是多方面的,对于学术类课程的改革变化,家长和社会很难了解清楚,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在社会大课堂中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身就增进了与社会群体的接触和了解,为学校新课程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后,校本课程开设、通用技术、学生成长记录和发展性评价体系也一个个被攻破。如今,山东省实验中学已经开出了日语、韩语、德语、手语、京剧、生命教育、国学、科学思维训练等60余门高质量的校本选修课程。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学生体验着动手与创造的快乐,自配钥匙、制作风筝、制作木工作品、各小组间进行结构设计与技术创意设计比赛,学生的技术素质与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实行了个性化的奖励办法,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增加了独具特色的人生规划书、个性解读报告及发展阶段性自评报告,对学生发展实行动态的过程评价,全面规划和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全面推进,打造品牌课程体系
理念:学校新课改最终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品牌课程体系,国内外超级名校无不是以此为“根本卖点”。
用“课改空气”凝聚了人心,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打开了局面,刘堃开始全面“打磨”一套属于山东省实验中学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
在重点突破阶段,刘堃已经带领大家对校本课程开设做了不少的工作,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他又进行了提升和总结。
刘堃说,新课改赋予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定位课程宗旨,以理性地体现国家意志;如何处理课程内容,以体现公民教育的先进性;如何设定课程的达成标准,以面向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文化底蕴融合到课程中来,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只有这样才算是实现了本次课改提出的目标:以人为本,重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个人差异的课程结构。课程建设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许多知名的高中像英国的伊顿中学就是因为提供了上百种丰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才使来自世界各地的求学者慕名而来。
到现在为止,山东省实验中学已经初步形成了基础课程、语言课程、高三年级课程、学科奥数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德育课程和教师发展课程等七大课程体系。
刘堃给学校的一个定位是:在山东,高中的课程建设在新课改的促进下才刚刚起步,缺少领军人物,而我校有能力、有实力也有责任起到这种领军人物的作用,去带领全省的高中建设好学校的课程。
被新课改改变的
理念:新课改到底改变了什么?它改变的是一所学校中所有个体人生的命运——老师和学生无不借此获得了生命的高效成长。
推进新课改5年,辛辛苦苦了5年。刘堃有时也会琢磨:新课改究竟给山东省实验中学带来了什么?每一次这样的回顾都让刘堃信心满满,他觉得自己努力推动的新课改并没有给自己丢脸,他问心无愧。
“首先从社会的综合评价上,包括高考成绩,实验中学都没有输给任何一个对手。”一位资深教育界人事评价说,“相反,以前山东省实验中学还算是前有偶像后有追兵,但现在已经是大大领先了。”
最让山东省实验中学师生津津乐道的还有那个与韩寒、郭敬明并称80后作家“三驾马车”的张悦然。每出新书必高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几位的张悦然,从山东省实验中学毕业没有多久,也就是几年的事。山东省实验中学培养出张悦然这样的人物来,并不能说是偶然,《萌芽》杂志社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每届一等奖名单中,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学生总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为此,新概念作文大赛主办方还绝无仅有地给山东省实验中学专门颁发了一个特别荣誉奖牌。
“山东省实验中学学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能取得如此令人咋舌的成绩,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每一个实验中学的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有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一位老师如此总结。
学生有无限发展的空间,教师也是如此。山东省实验中学推行新课改以来,已经有一大批的名师脱颖而出。学校的教学骨干李丽老师说:“几年下来,我发现周围的老师忽然都变成了名师,出去见到别的学校的老师,总能给我说出听过谁谁谁的报告来,列出的是一长串我周围老师的名字。”
在去年的教师节,学校收到了毕业学生的一个集体礼物——学生们自己拍摄的校园生活短片。让刘堃和学校老师们感慨落泪的是,学生们记忆最深刻的那些东西正是学校的新课改理念所努力打造的东西。“学生们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但老师们却觉得自己得到了最珍贵的理解,那么多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钟红军老师说。
关于学校的新课改,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校史馆里有一个专题展览,在带着记者重温了一遍5年来的新课改历史,特别是指点了一番在新课改中脱颖而出的一个个学生后,刘堃情不自禁地说:“每次看完这些,我都觉得自己没有白干,以后的工作也特别有干头。”
刘堃的新课改思维
新课改是一次全方位的、多维系统的高中教育改革,因此新课改不是教导处的工作内容调整,而成为全校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综合工程。
新课改的实施绝不能等同于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新课改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全面落实新课改方案,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改使学校被赋予了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从而使校本课程成为新课程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开好统一的国家课程外,学校能自主研发多少门类以及何等水平的校本课程成为了体现学校特色、衡量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尺。
新课程改革是建立在技术取向、政治取向和文化取向三者统一基础上的改革,是一个文化重建的过程。它让学生各得其所,教师人尽其才,学校特色彰显。
学校应该是播种教育幸福、引领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乐园。而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就是帮助人发现力量、获得进一步发展力量的过程。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必须谋划课改的“势”,提升课改的“战略空气”,对新课改实施作出战略性的思考和规划,这将直接关系到每所学校新课改的动力和成效。
新课程实施的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用战略眼光去审视和把握课改的过程,选择实现战略目标的最佳途径和策略安排。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