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认真落实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要求,市教育局组织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活动,邀请各区(市)教体局局长、部分中小学校校(园)长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和贯彻落实《若干措施》谈体会、谈认识、谈做法、谈打算。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构建区域教育新生态
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建全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近年来,市中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总牵引,紧扣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全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走深走实,“以评赋能”奏响区域教育“蝶变曲”,加快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凸显教育评价“助推器效应”,“1551”工程持续助力教师成长,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锻造“领头雁”。市中区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尤其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以来,切实将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作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点和突破口,系统思考教育质量“评价谁、为何评、评什么、怎么评”等问题,坚持“价值导向、问题导向、专业导向”三大原则,稳步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意见》,从教师、学校、区3个层面构建了包括4级指标、72条清单的评价体系,涵盖师德师风、日常考核、教学业绩等多方面内容,塑师德、练师能、展师彩、焕师心,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实施“1551”工程,对全区中小学教师分段、分层和分岗培训,目前已遴选、培养区级优秀青年教师100名、名师50名、名班主任50名、名校长10名。通过名师资源,实现由“名师团队输血”到“青年教师造血”;通过“名师工作室”、“教坛新秀工作室”进行专项课题研究、解惑交流,为教师有效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通过新入职教师培训、教材解读、课程开发、班级文化等主题论坛,打通教师全员专业成长的“最后一公里”,培养更多优秀教师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二、提升教育评价“领航标价值”,不断增加“名优”教育资源供给,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壮大“先锋队”。教育评价改革目的是让每所学校、每名教师、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到改革政策红利,实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近年来,市中区以打造“学在市中”品牌为抓手,以“优质、共享、均衡、共进”为主题,以“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为原则,以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采取资源整合、名校带动、融合发展等方式,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学位总量,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目前,以“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方式组建8个教育集团,内部注重学校文化的培植和发展,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集团特色,实现均衡化、优质化发展;组建市中区高中教育集团,充分挖掘和发挥优势资源,探索协作办学新路子,推动全区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成立教育联盟23个、联研共同体17个,镇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强校扩优覆盖率达65.7%。同时,充分发挥辖区市直教育资源的优势和带动作用,勤为学校、建设路中学、光明路中学纳入枣庄十五中,回民小学纳入市立新小学集团化管理,并加挂分校区校牌,持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突出教育评价“指挥棒职能”,积极探索“智慧”教育评价途径,为打造区域智慧教育生态培育“数据链”。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因其样本数量大、具有连续性等特征,尤其需要发挥大数据的支撑,让评价结论更有说服力、指导实践更具效力。近年来,市中区积极探索尝试区域智慧评价途径,积极探索“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方式,为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数据画像,切实运用局域教育大数据科学分析评估形成的诊断评价结果。一是按照增值评价理念来建构“智慧评价模型”,综合分析影响因素的“数据链”,诊断问题、分析原因、指导改进。二是通过图表、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生成“智慧评价地图”,直观地显示不同学校、不同指标发展的状况及差异,实现对全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的在线监控,发挥教育评价服务教育决策的价值。三是定期发布“智慧评价报告”,为每一所学校提供指标发展的微观数据,为学校找差距、补短板。四是注重指导、督促全区学校充分发挥评价大数据的价值,聚焦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发展,以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形成系统育人、生态育人的新局面。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优质师资配置到学生全面成长,从学校特色发展到全区优质均衡,市中区将紧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的“牛鼻子”,不断改革完善评价内容和方式,以合理、科学、有效的评价导向为学生找到适性成长的跑道,为学校发展找准坐标,赋能市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