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友文 刘华蓉 宋全政
“这类学校,你们一定要管好!”在枣庄走访时,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不忘叮嘱当地教育局的负责同志,要特别注意规范当地拔尖学校的办学行为。这些“带头大哥”都是当地学校的模范,一旦暗地里搞违规动作,很快就会给其他学校带来坏的示范。
面对外界的赞誉之词,山东在推进素质教育中一直相当低调。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一直强调,我们只是试图让山东的教育回归到国家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办学要求上来,按照教育规律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这场回归教育原点的行动并非坦途。
“我们到学校暗访,有时必须派一名同志守着保安,然后其他同志再进校进行检查,否则他们会在极短的时间里应付我们。”说起到学校暗访,曾经参与督察的一位官员感叹,面对严厉的规范办学行为行动,仍有一些学校通过制定假课程表、打擦边球、搞小动作来阳奉阴违。其实,他们仍然担心的是,推行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下来了怎么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高中教育在办学目标定位方面,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升学指标硬,育人指标软。确实,高中不能回避高考问题,但是升学率必须在育人的基础上来抓。山东省教育厅认识到,必须转变目前高中教育的办学定位,否则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
按照当地的构想,教育必须尽快从升学本位转向育人本位,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实现育人为本。为此,山东从2008年春季开学开始在全省中小学实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从初一年级开始,启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而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当地将着重完善高中学生素质发展报告,让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对高校招生产生作用,扭转学校只重视分数的极端做法。
对学校的评价轴心,山东省也确定了改变的方向:是否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已成为主要标准。同时,山东省教育厅还要求,严禁各地下达升学指标,以分数、升学率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学校的工作成绩。
推进素质教育,重塑教育质量观,感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校长,对于重回教育主体地位的老师而言,挑战和压力都在变大。“原来教师的任务就是上课,让学生做题、反复训练,然后统计成绩、排队等,这种教育活动相对比较简单,现在的转变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张志勇说,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必须改变只做教书匠的局面,老师的价值必须在分数及考试题目以外体现出来。
与之相适应的是,山东省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已经确立了基本方向,新的评价体系将重点考虑师德表现、工作量、所教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等,不以优秀率或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主要标准。
为了推动教师转变教育观,山东省教育厅于去年暑假在全省启动了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目的在于唤醒10万高中教师的激情,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和对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当地启动了“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计划”,计划在未来三五年时间分批建设20个左右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今后,无论师范院校,还是非师范院校,都要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必须整合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力量,在高校内部建立教师教育学院,真正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智力支撑。
山东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不乏困难。去年春天,督察组“混进”某校的高考备考动员会场,并且把校长在会上的讲话全部录了下来。会后,暗访组人员问校长:“你参加过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吗?”校长回答:“参加了!”“怎么感觉你的讲话精神跟省里的要求不一致呢?”面对暗访组人员的质疑,那位校长无言以对。原来这位校长在会上说,我们坚决不能淡化高考,希望各位老师咬紧牙关,打好高考一仗,咱们也不是省规范化学校,有一些也不一定太规范,可干可不干的,咱就不干……
据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关延平介绍,部分校长存在我行我素、观望等待等态度,阻碍着素质教育在学校里的真正落实;此外,“省教育厅对违规学校出具了处罚意见后,总有通过不同途径递话、求情的,有的地方领导甚至跑到济南来说情。”关延平说,在地方,高中校长在本地都有相当的声望,多年来为本地孩子考大学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如果现在仅仅因为补课、调整课表等原因被处分、撤职,地方上有不理解情绪,甚至迟迟不予配合。“由于校长的人事组织关系在当地,教育厅只能建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政府处分干部,工作力度有时打了折扣。”关延平说。
据了解,在现行体制下,省教育厅在处理学校方面,最主要的手段是撤销其“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但是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撤销规范化学校称号,将意味着学校今后必须降低学费标准,一所学校每年都要因此减少几百万元的学费,这些钱却很难从当地政府得到,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教育部门。
山东推进素质教育伊始,教育厅便收到了一封强烈指责的信,这封信一开头就说:“应该迅速、及时地纠正山东教育厅推广素质教育的错误做法。乱了,乱了,一切都乱套了……”
“不能不承认,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系统其实是一个非常成熟和稳定的系统,它的评价奖惩制度非常完善,教师凭成绩拿奖金、晋级,校长甚至教育局长也是这样,现在素质教育要代替应试教育,背后就是要用一套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新评价体系代替原来功利的评价体系,这里面牵扯到太多的利益调整,很不容易。”张志勇说,他曾经收到一位教师的来信,这位教师所在学校抓高考的方式很不近人情,但成绩非常出色,因此每年的择校费非常可观,现在让学校放弃疯狂的应试,很可能会影响学校可观的择校费收入,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收入,连教师也怀疑这种矛盾恐怕难以解决,毕竟要斩断经济利益的链条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
与禁止加班相比,考试评价制度的变化更为根本。当地认识到,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治本之策,新的评价体系需要建立。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的规划,新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5个方面:学生日常学习评价制度、高中招生考试制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学校及教师评价制度。所有的目标指向都是引导基础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当前,山东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还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据山东省教育厅对部分地市教育局长、高中校长的一项调查表明,40%的局长、校长认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和障碍是目前广泛存在的不科学的教育政绩观。一些教育管理者用前几年抓经济GDP的办法抓教育,层层下达升学指标,以考试成绩、名次定奖惩,这种分数至上的政绩观是制约素质教育落实的最大障碍。“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障碍不在于考试、不在于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而在于各级党政领导的教育政绩观。”齐涛说,改变教育政绩观需要非常之举,单靠教育部门难以完成。
从去年3月起,在山东省临沂市的大中小学校园里,“素质教育家校行”开展得轰轰烈烈。当地教育局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了大规模的家庭教育专家巡回报告会,截至目前,共举行了230场,惠及全市61万余名学生家长。
“多年来,高中学校几乎包办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责任,而素质教育本身要求学校不能包办、代替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德育问题、学习兴趣的问题、适应社会的问题等,有些应该是家庭教育或社会教育的责任。”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春光说,推进素质教育本身同样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面对部分家长给孩子请家教、上课外培训班,校内减负校外补的情况,建立起合理的家庭教育体系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推进素质教育的难度很大,但是没有后退的余地。齐涛说,素质教育必须坚定地搞下去。“如果放弃,恐怕山东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会再旗帜鲜明地推进素质教育,我们也不愿给兄弟省市带来负面影响,从一年的时间来看,我们的路没有走错,还要进一步放手去干。”齐涛说。
如今,山东正在面向素质教育的长远发展搭建长效运行机制。这套长效机制包括: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制度;实施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建立素质教育督导责任区;加强随机督察,强化行政问责。
去年9月,山东“两热一暖一改”工程试点开始,这项在当地被称为“
最近,山东又有一项新举措出台,在对全省17个地市的教育督导中,加大对市政府实施素质教育的考核分值,素质教育作为一个专门项目将占到总分1000分中的1/5,并且不再一次性评定。今后,在山东,对各地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常态化、随机化,当地希望借此进一步推动政府转变观念,进而调节市县,调动地方规范办学行为的积极性,从政府层面为素质教育加力。
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山东省政府的态度很坚决。副省长黄胜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素质教育要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坚持不懈、义无反顾地抓下去。”对于开出的一系列罚单,黄胜说,对于阻碍推进素质教育的人,即使挥泪也要斩马谡。
改革的代价再大也没有耽误一代人成长的代价大。齐涛说,教育的天职是服务、是引导,必须把教育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对家长、对国家负责。当然,我们本身也希望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希望国家能从政策上给予支持,进一步拓展山东推进素质教育的空间。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