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教育局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围绕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锤炼师德,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建立健全教师录用及交流机制。08年考录本专科毕业生40人充实到区直小学。出台了《关于开展城乡教师“互学互促双提高”活动实施方案》,102名农村教师、41名城区教师通过对口交流、顶岗任教等方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是加强校长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校长责任制和校长培训方式,组织开展校长论坛、专题报告、校长读书会等活动。完善教育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加大教育干部交流力度,开展名校长帮扶弱校活动,开展学校干部新一轮外出挂职学习考察活动,保持校长队伍生机和活力。定期举办农村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2008年调整交流中小学校长近30人, 1名校长被评为全市创新型校长。
三是积极构建教师培训新机制。以区级培训为主导,以校本研训为依托,通过聘请专家作报告、组织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和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切实强化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工作。发挥区、乡、校三级师资培训网络的作用,邀请以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为代表的多名专家来区进行教科研指导及举行学术报告会,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是深入推进名师培养和“三·五工程”。完善“名师”考核选拔机制,重点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名师培养资金投入,在各学科、各学段培养树立市中教育名师。积极实施市中区教师培养 “三·五工程”和“青蓝工程”,在年轻教师队伍中发现和培养教学新秀。
五是着力抓好师德建设新机制,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塑阳光心态、做幸福教师”活动,培养和树立教师身边的师德典型。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师德考核奖惩制度,用制度管人、教育人,遏制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六是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从2008年3月起,农村教师阳光工资优先发放,乡镇财力不足的由区财政补齐;农村离退休教师阳光工资由区财政每年支出1000万元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