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书,也爱读书。
在那些被人遗忘的书堆中,我找寻着快乐。无论古今典籍,还是中外名著,都那么引人入胜,我得到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偶尔笔尖流露出一时的感触。
记得青岛师范学院的钱国旗院长曾经说过:“经典是历经积淀的智慧,如果说流行是时尚,是流动的云;那么经典就是永恒,是不变的天。它不会随风飘逝,事过境迁。”读了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论语》,使我对钱国旗院长的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真正领略了经典的魅力。他所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观点,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不愧为经典之作。
孔子深入浅出的教育方法在于不要用空洞的说教来教训学生。世界上最好的道理都是很容易懂,很容易行的。因此我们如果不切实际的对学生空喊口号,讲大道理。学生却听不懂,那么我们是在骗别人还是在骗自己呢?子游向孔子问孝。孔子说,”现在人的孝,只是能养父母。至于犬马人也喂养它;如果只养而不敬,那么养犬马和养父母,还有什么不同!”比喻的多么形象贴切啊!谁听后心灵能不为之震撼呢?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每当身心疲惫劳累不堪时,就会想起孔子所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会增强自己的责任心。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会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想想自己能带给学生那么多的知识和快乐,就会在学生不听话时,耐心教导,循循善诱。我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教给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孔子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智慧之光,是教育中的宝贵财富。他在《论语》中提到的“好学“二字就使我受益颇多。好学首先要好问,学问来自问题,没有问题 ,一切知识无从谈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虚心求教,并且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然后要求学生遇到难题时,主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一些好书,对自己是有利无害的,如果能够在实践的时候不是单纯的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而是在书中的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才是读好书的最高境界。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书籍是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榴园镇棠阴中心小学 韩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