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学生参与教学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活动的民主和自由。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探索出了“先入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法,即把“教时”变为“学时”。
首先从指导思想上,要把以教师教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训练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完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动口、动手、动脑;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从学习汉语言的规律看:汉语言的特点决定要学好它最主要的是靠学习者自身的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充分阅读,用心感悟,反复揣摩,不断积累运用,他们才可能真正把语言学到手。
先所学习的知识对后所学习的知识有抑制影响作用,因此,在讲读课文时从重点问题入手,抓住主要内容,删去可讲可不讲的东西,以求在学生大脑皮层上烙下重点内容的痕迹,故命名为 “重点突破”即精讲多练。
具体方法步骤是:一是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讲。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浪费时间,但此时要问学生有没有不同意义或新的见解,如果有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二是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讨论后解决的,则由学生答出;学生不会的再由教师补充更正。三是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讲解,这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而是可以采取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点拨。这时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而是要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问题,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局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排除 “障碍”。同时提醒学生在完成当堂作业时还要注意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激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如沐阳光,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教师通过适当中肯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既能使学生得到激励,又能使学生从鼓励中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感知不足,在感知不足中更加努力学习。
(枣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孙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