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标准下,语文教学要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更好地在这方舞台上引领学生智慧地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问银河》一文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银河,将学生带进了无边无际的神秘的银河中,让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用语言、图画、续问等形式呈现出银河在其头脑中的情景,创设出一个丰富表象的情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置身于这一情境中,亲自去体验、去感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质疑、辩论,学会自由探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尽情讨论,又何乐而不为呢?比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时,学生因题质疑: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当然答案也众说纷纭。我鼓励学生自读文章,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发表独特见解,激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三、加强小组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引导学生讨论:你最喜欢谁?说出理由。学生经过讨论,众说纷纭,有的说喜欢母亲,因为思维与众不同,认为最显眼就是不显眼,把秘密放在堂屋的蜡烛中;有的说喜欢杰克,其实杰克装作若无其事,借抱柴火想乘机拿走蜡烛;有的说喜欢杰奎琳,因为她知道蜡烛点着快烧到秘密了,因此说要睡觉,拿走蜡烛……无论怎样只要有理有据,能体会到人物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就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提高学习的质量。
四、创新、开放、分层性作业的布置。我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此外设置了实践作业,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作业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薛城区临城实验小学 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