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转变观念,以现代教育为指导
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能否用新的观念、正确的思想,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对学生信度不够,讲得比较多,不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讨论、交流,学生思维只是跟着教师转,去找答案。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转变观念。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我们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教学中要大胆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观察的,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凡是学生能思考的,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凡是学生能说的要大胆让学生说。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只有学生说出来,才知道他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灵活、合理,是否具有创新性。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敢说、愿说、有话可说。这样既体现了因材施教,又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峄城区阴平镇金寺小学 孙龙)